“哎呦…”
小家伙摔了个屁股蹲,本能的痛呼声。
在小家伙身后还有个妇人,妇人是追着小男孩跑的,因年纪有些大了,跑的就有点慢。
她正吃力的追着。
却见他突然撞到了人,妇人顿时着急。
拼着力气连忙快跑过来几步,一边拉小男孩起来,一边替儿子跟姜绾道歉。
把儿子拉起来后,她也让儿子跟姜绾道歉。
人家不是故意的,而且也诚心诚意的道了歉,姜绾自然不能揪着不放。
再者,她也没受伤。
笑着说没事。
姜绾并没打算问人家这是咋回事,为啥又跑又追的,毕竟这是人家的家事嘛!
她就要继续往里面走。
身后传来小男孩哭泣的声音,“呜呜,娘,娘我不想去上学,我不喜欢读书,我想跟你干活…”
“我,我长大了,我可以养你的娘…”
妇人听他这话,气的伸手就拍了他屁股一下,训斥,“干什么活,你给我回去好好读书!”
“回去,给我回去!”
说着,还又推了小男孩几把。
小男孩不想回去,索性也不怕他娘打他了,一屁股坐在地上,道,“我不走!”
“我可以养娘,我不去读书!”
从两人的对话中,姜绾不难听出小家伙是不想他娘辛苦干活供他读书。
毕竟这个年代读书可是要花很多钱的。
小家伙应该是心疼他娘。
他娘又怎么能听不出,尤其孩子一遍遍说的那句,他可以养娘,更是让她瞬间破防。
眼泪不受控制往下掉…
妇人抽噎着,伸手擦着眼泪。
想再劝说儿子几句,却因为太哽咽而说不出话。
心里的委屈似乎在这一刻迸发,她哭的根本说不出话。
小男孩见娘哭,他刚咽回去的眼泪也跟着不受控制的往下掉,同时安慰他娘。
“娘,娘你别哭了,我会好好干活,我能养娘的,娘…娘你别哭了…”
他依旧是不想去读书,想要留下来帮他娘干活。
姜绾转身看向母子二人。
身旁刚好有个路过的村民,见姜绾看那对母子,他叹了口气,说道,“东家有所不知…”
村民把母子两人的情况给姜绾说说。
这妇人的丈夫在七年前战死了,那时候妇人已经怀了身子,是马上就要临产的时候了。
得知丈夫战死,妇人早产。
好在妇人生产时很顺利,生下了这个孩子。
孩子从小就是她自己一个人照顾,她才刚生了孩子三天就开始去田地里干活,每每干活,一干就是整整的一天。
而且,一整个月子她都没停歇的干。
因此,她落下了病根。
身体经常隔三差五生病。
好在她还有一手好的绣活,除了田地里的活,她还能在闲暇时候绣些活来赚点钱。
她省吃俭用,从来不舍得多花一分钱。
为的是完成丈夫的心愿。
她丈夫的还活着的时候就知道她怀孕了,两人曾经幻想过孩子的未来,她丈夫想让孩子考科举。
还曾笑着说,说不定他们家也能除了举人老爷。
丈夫的要求不高,只希望孩子能考个举人。
妇人便想着,她要供儿子读书。
丈夫时候,官府给来了10两银子的抚恤金,妇人从未用过,哪怕是自己生病了,她也没碰过那笔钱。
她想用那笔钱给儿子读书。
她这个儿子也是争气的,起初是被送去学堂,夫子教的知识他都认真努力的学,在学堂里的成绩名列前茅。
后来,伴随着他的年纪增长,夫子劝说妇人让孩子去书院读书,因为启蒙课他都会了。
妇人其实很骄傲。
她的儿子学习很好,她不算是对不起丈夫。
她听了夫子说的,在夫子的举荐下给儿子采访了书院,并这几日就可以去书院读书。
可她儿子不想去。
儿子起初是想去的,是后来不知听了谁的话说读书要花很多钱,她娘本就身子不好,供他读书怕是要累掉半条命了!
他心疼他娘,他也不想让他娘累掉半条命。
他就不想去了。
无论他娘说什么,他都不想去读书了。
之后就是现在这一幕。
——
姜绾听着,也想起了这个年代读书对平头老百姓有多难。
她想了想问村民,“咱们村子现在有多少孩子,像他那么大的又有多少?”
村民想了想。
7岁一下的有4个,7岁以上10岁以下的有6个,还有10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有5个。
姜绾又问可知附近村子都是什么情况,他们村子里的人多少?
这点,村民就不太清楚了。
他们搬过来其实也没有多久,跟邻居村子都还没有什么交集。
姜绾对他道声谢,去找了村长。
她问沈村长可知邻村有多少孩子,那些孩子都什么年龄,有没有想读书的或者在读书的?
沈村长也不太清楚这事儿,不过他可以去邻村问问。
却在问之前,他得先搞清楚姜绾打听这些是想做什么?
姜绾把刚才看到的妇人的事儿与村长说说,而后说,她想在村里办个书院。
是那种启蒙和读书都一体的书院。
这样孩子们就不用天天跑很远去镇上读书了,而且,学费方面她也会定的比镇上便宜些。
还有。
姜绾说,打算未来把云盛国所有的书院都改成免费制度,这样穷苦人家的孩子也可以读书了。
村长满脸诧异。
他觉得姜绾想在村里办书院这事儿还可以想想,却把全国的书院都改成免费制…
这根本不可能。
书院全部都是个人开设的,如果免费了,那人家院长岂不是要赔死!
姜绾淡笑,“村长放心,不会赔。”
只要后期国家能够强大起来,那就会有充盈的国库来支撑对每个书院的补贴。
而至于笔墨纸砚。
姜绾也会在后期慢慢把现代的笔和纸运行起来。
逐渐的,学子们学习不再成为难事。
如此,国家也会有更多的人才,国富民强。
姜绾把这些与村长说说。
沈村长其实是有很多东西都没办法理解的,但他觉得可以相信姜绾。
而且通过姜绾刚才所说,他也更加确定了姜绾不是普通人,跟着她说的做准没错。
村长就去了邻村问情况。
他不止是问了一个村,而是把周围的几个村子全部都问了,之后拿着一份报表回来了。
喔,就是他自己写的统计表。
周围哪个村里有几岁几岁的孩子,孩子的数量等等,他都清清楚楚记录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