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4章 愤怒的李世民(下)

李世民是肯定不能允许,他还活的好好的,就有儿子突然在大唐边境,带着军队抢了地盘,固地自守的。

这样的现实,是房玄龄回避不了了,他也不可能去赌,赌蜀王不会有自立之心。

李世民的这话一出,整个大帐都安静了下来,众臣都在心里评估蜀王自立的可能性。

单单目前得知的情况来看,蜀王自立不说板上钉钉,也有七成以上的可能了。

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好消息,毕竟蜀王的身份太特殊了,要是真的刀兵相见了,能杀他的也只有李世民。

就像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李世民亲手杀得,别的将士们都不敢下这个手。

现在更麻烦了,这是李世民的亲儿子,要是别人在战场上杀了,恐怕当面赏赐,背后什么时候想起来了,给人罢黜了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可是要是打仗前,就已经不敢对对方的主将下手,那这仗还能怎么打?

长孙无忌这个时候又站出来,狠狠地插了一刀。

“陛下,若是想知道蜀王究竟有没有自立之心,何不亲下一道圣旨,让蜀王即刻交出吐谷浑的大权,把吐谷浑境内的城池,都交由唐军驻扎。”

房玄龄脱口而出:“不可!”

随后认真的说道。

“陛下若是已经疑子,这样的命令下了又有什么用?不过是在心中对蜀王的怀疑多少的问题。”

“既然如此,何不认真的把蜀王当做原来的吐谷浑王对待,毕竟他现在是吐谷浑的真正统治者,这样也能表现出陛下对蜀王的爱护和欣赏之情。”

长孙无忌立刻接住话茬,说道。

“房相公此言何意?你这么多次一直帮这蜀王说话,难不成你们之间也早有勾结?”

“更何况,你这样的建议不是让外人耻笑吗?难道让人说,陛下为了吐谷浑向自己的儿子低头吗?”

长孙无忌的话再一次说中了李世民的心思,是的,他不希望让外界的人认为,他李世民向一个挑明了要和自己决裂的皇子低头。

纵然李恪和李世民决裂的起因另有隐情,甚至还有些李世民自己疏忽的过错,可这些李世民统统都不愿意承认。

李世民重重的拍了下肘子,喊了声。

“够了!你们都出去,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房玄龄狠狠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气冲冲的出了营帐,长孙无忌紧随其后,面带微笑。

其他大臣也不敢多呆,毕竟李世民都发话了,没哪个这么没有眼色。

只有程知节,因为还牵扯到别的事,他现在真的不敢走开,还想着抓紧和李世民私底下说完。

现在其他人都出去了,正是一个大好时机。

不过看了看李世民的脸色,程知节也不是个傻子,现在还是保持沉默的好,在营帐中多等一会就是了。

等到李世民的思绪稍微平静了下来,就看到程知节还在大帐里坐着,不由得问道。

“你怎么没有出去?”

程知节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耍宝,老老实实的说道。

“臣还有个情况,当着众人的面,实在不好汇报。”

李世民有些好奇了。

“什么事,你说吧。”

程知节看了看李世民的脸色,干咳了两声,才小心翼翼的说道。

“之前房相他们一直在说蜀王有自立之心的事,我觉得现在不用讨论了。”

程知节顿了顿,咽了两口唾沫,看着李世民慢慢阴沉下来的脸色,还是把下面的话说完了。

“蜀王现在已经自立了,立了国,国号是‘明’,年号选用的事‘洪武’。”

说完程知节就想往大帐外溜去,去被李世民叫住了。

“你给我回来,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程知节看不到的地方,李世民袖袍里的双手已经握的青筋暴露,但是他现在面上还是没有带太多的感情。

程知节一看逃不开这一劫,也就只好站在这老老实实的把事情说完。

其实也不复杂,在程知节刚刚溜进音兴城的时候,蜀王还没自立,或者说消息还没传过来。

可是等他打探完消息,一路又回到音兴城的时候,一切就变了,城中军队打的旗号就变成了‘明’。

程知节当时心里就咯噔一声,知道情况不妙,赶紧问城里的百姓。

这百姓就和他讲,李恪开国登基了,消息传过来,大军就变了旗号,连着还有开国后制定的政策,也一并传了过来。

他们这些会说汉话的,还沾了些便宜,那些不会说汉话的吐谷浑人可就惨了。

还要先学会说汉话,才能在明国里谋个出身,不过陛下仁义,年龄过了40的就不用再学汉话了。

程知节听到这个消息后,匆匆去看了城中的布告,确定这人没骗他之后,就赶紧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凉州大营。

李世民微微低着头,让程知节看不出喜怒来,只是用幽幽的语气说道。

“我知道了,你也先下去吧。”

等到程知节走出了大帐可能很远了,李世民才愤怒的站起来,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桌子,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

这还说什么!他的儿子,李恪!已经反了,统帅着不清楚来历的军队,打下了吐谷浑,自立为王!

还让治下的百姓,统统开始沐浴在汉家风化之下,这可是比他李世民打败东突厥还要值得夸赞的事!

可是李世民现在能感觉到的,就只有愤怒!既有感到背叛的愤怒,也有对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将要陨落的愤怒。

李恪的做法,对李世民来说,无疑是一种背叛,这比当初李恪在大殿上说要和李世民断绝关系,给他带来的打击还要大!

本来他的儿子成就一番事业,作为父亲肯定是应该高兴的,何况是这个以前很喜欢的儿子。

可是,现在呢?一切都不复存在了,父子亲情将会转变成赤裸裸的战争,权力之争!

一想到这点,李世民就感到一阵阵心痛,他现在已经没有机会再把这个儿子喊回大唐了,只能在战场上把李恪打败,关押回长安。

如此一来,就是李恪再有才能,以后又怎么可能发挥呢?

这个优秀的儿子等于已经死了,再也不会有任何作为,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吗?

李世民现在终于有些体会到当年李渊在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的某些感受了,这还没到他和李恪刀兵相见的时候,自己的心里就已经如此难受了。

想当年他和大哥李建成刀兵相见,甚至亲手杀了两个兄弟的时候,李渊的心里又该是怎样的痛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