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0章 房玄龄归营

怀着这样的满腹心思,李恪回到寝宫。

刚进门,长孙琳就上前帮着李恪把衣服脱了下来,服侍着他洗脚。

李恪躺在床上,闭着眼想着今天的事,筹谋着怎么把李世民打败,最好是俘虏了,然后进军长安。

长孙琳从李恪身后抱住了他,轻声说道。

“陛下,此次房相来此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李恪依旧闭着眼,不咸不淡地说道。

“没什么大事,你就放下心好了。”

长孙琳犹豫再三,还是咬牙问道。

“可是父皇想让你回去?”

李恪蓦然起身,盯着长孙琳说道。

“这事你就不用管了,另外,他李世民不是我父皇。”

长孙琳很是委屈,抽噎者受到。

“陛下,我只是……我只是有些想家了。”

李恪看着抽泣的长孙琳,一下子又心软了,叹了口气说道。

“我知道你想家,但是我和李世民还有你父亲的事,你就不要多掺和了,安安心心做你的皇后就行了。”

长孙琳默默的点了点头,抱着李恪不再提这事了。

长孙琳的心里其实是非常不安的,她现在特别恐惧,自己的夫君和父亲发生冲突。

因此,她非常希望李恪能够早些回到长安,那时候,自己好歹也能尽量缓和下他们夫婿二人之间的矛盾。

可惜,长孙琳高估了自己。

她不明白,就算是现在李恪真的放下吐谷浑,回到长安,等待他们夫妻的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下场。

她长孙琳的父亲长孙无忌,更不可能因为她而放弃针对李恪,区区一个女儿,怎么可能比得过长孙无忌心中的大业,比得过他外甥的皇位?

两人一夜无言。

到了第二天,房玄龄试图和杨妃以及长孙琳搭话,可是昨晚和李恪有过沟通的两位,都婉拒了。

房玄龄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李恪和李世民走向敌对。

最后,房玄龄实在忍不住了,就问李恪。

“陛下,不知陛下在拿下吐谷浑后,究竟是何打算?又准备如何处理和大唐的关系?”

李恪看着眼前这个虽然有些焦急,却也不失风度的贤相,笑着说道。

“我自然是希望可以休养生息的,至于大唐,我明国和大唐结为兄弟之国也未尝不可。”

房玄龄神色激动,大声喊道。

“陛下慎言!国事怎可如此轻佻?!”

房玄龄自然明白,所谓兄弟之国是绝对不可能的!李世民明明白白就是李恪的爹,怎么可能和李恪建立的国家结为兄弟之国?

更何况大唐和吐谷浑双方实力差距如此之大,又凭什么让大唐和大明平等相处?

李恪也慢慢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平静地说道。

“你可以回去告诉李世民,他要是想打,我随时奉陪!但若是不想打,那双方自然可以坐下来好好聊聊边境之事。”

房玄龄苦涩的笑了下,低沉地说。

“外臣明白了。”

随后就失落的离开了吐谷浑王宫,又试图和李恪手下的大臣联系,看看有没有转机。

可惜,虽然李优等人热情的接见了房玄龄,可是对于房玄龄的想法,他们都不置一词。

很快房玄龄就彻底失望了,李恪身边的侍卫和他报告道,房玄龄请求回国,打算回到大唐了。

事情很明白,房玄龄此次出使已经失败了,单看李恪的态度,就能明白,大唐和大明不可能和平相处了。

李恪也没为难房玄龄,只是说了声知道了,就让人护送着房玄龄,把他礼送出境。

与此同时,李恪也不忘通知手下的李优等人,让他们加大对大唐的关注,再次抽调部分人手,前往两国边境。

……

凉州大营。

李世民和手下的大臣们已经在这里等了有些时日了。

大军这么久不动,士气也有些低落,本来是希望上阵立功,封妻荫子的。

可是到了前线,就这么安稳的呆了半个月,每天只能是枯燥的在这训练。

这些情况,李世民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要知道,这么多大军驻扎在凉州,对凉州的粮草消耗是很大的。

内地的粮草往前线运输,路上的消耗就不在少数。

大唐纵然国力雄厚,也不能每天就这么干耗着,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终于,有亲卫大步走进中军大帐。

“陛下,房相回来了。”

众人的心里都长舒了一口气,也不知道这次房玄龄去吐谷浑,有没有把事情办成。

若是真的能够缓和李世民和李恪的关系,那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长孙无忌除外。

片刻之后,房玄龄也带着满身疲惫,风尘仆仆的走进了大帐。

等到房玄龄坐好,李世民没忍住,直接就开口问了。

“房卿此次去伏俟城可有什么成果?”

其他大臣眼睛都不眨的盯着房玄龄。

房玄龄心情复杂,真相他敢和李世民说吗?说了之后,恐怕李世民当场暴怒,就要直接攻打音兴城了。

可就他这一路上看下来,李恪建立的这个大明,虽然时日很短,但是军备丝毫不弱于大唐。

而且,房玄龄也不希望李世民头上再被扣一个杀子的黑锅了。

想了想,房玄龄决定,大胆一次,稍微骗一骗李世民,因为到现在位置,他都没有放弃李恪,他觉得李恪还是可以迷途知返的。

看向这些天因为等消息,有些上火的李世民,房玄龄镇定的先说起他这一路的见闻,和对李恪的看法。

“陛下,在微臣看来,蜀王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是他手下的三位相公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大贤,才能不下于我!”

一旁的大臣们都有些震动了,觉得很不可思议,房玄龄可是李世民手下的文臣第一啊,若不是长孙无忌有着外戚的身份,怎么也不可能压他一头。

能被房玄龄如此评价的人,恐怕不会是什么庸人,可是蜀王手下一下次就出现三个,这也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吧?

李世民更为惊讶,按道理李恪之前当蜀王的时候,不可能笼络到这样的人才,李世民把大部分贤才都放到东宫了,希望日后能够辅佐太子。

李恪究竟是怎么把他们笼络起来的,但单从这点看,李恪就很了不起了。

李世民颇为感兴趣的问道。

“都是哪些人才?”

房玄龄恭敬的说道。

“此三人一人名为荀汉,性情高洁,治政刚柔并济,能调理阴阳。另一位是李优,手段了得,颇似酷吏,有法家之遗风。最后一位是岑文本,想来陛下已经很熟悉了。”

李世民沉默了一下,最后这位,他确实很熟悉,岑文本可是当过中书舍人,那就是他的近臣,可是之前弃印而走,他还真没想到,这岑文本居然是到了李恪身边。

不过想想,当初岑文本是李恪的老师,李世民也就明白了,此时也算不上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