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8章 轻松政变

李恪没有给李世民再多的考虑时间了,不过三天,李恪就公然带着士卒进了长安,再次把李世民软禁起来了。

没有在乎还在宫内叫嚣的李世民,李恪召集来了朝中的文武百官,直截了当的说。

“从前太子之事上,可以看出来,你们的陛下不会公平的对待我;所以你们来选,要不要替他尽忠?”

“你们就是现在替他尽忠,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用,反正我的话撂在这了,今日我不登基称帝,就不要怪明日再有一场玄武门之变!”

李恪的话掷地有声,这下就是本来有心反对的人也默默闭嘴了。

因为李恪说的是事实,就以李恪现在的实力,如果依旧得不到李世民的重视,还想着玩一些平衡的手段是不可能的。

李恪手底下的兵也不是吃素的,迟早会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现在可能还好一些,只是李世民一个人退位,不牵扯李恪的兄弟们。

给大唐引发的动荡也是相对比较下的,这样考虑下来,朝臣们大多都选择了默认。

就像当年他们默认了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一样。

虽然可能心中会有些对李世民的愧疚,但是当日李世民在召集来了李恪大婚之夜的那群人们后的所作所为,群臣们也都有所耳闻。

作为一名父亲,偏心到这种程度,也是在怪不了蜀王这次要直接逼他退位,若不如此,恐怕蜀王就是当上太子也安稳不了几年。

大安宫。

“太上皇,事情就是这样,至少目前,朝政已经在蜀王手里掌握着了。”

一名宦官在给李渊报告最近朝中发生的种种动荡,李渊听的目瞪口呆。

随后,在李渊回过神来之后,就哈哈大笑。

“好,好啊!恪儿,皇祖父看好你,有前途啊!”

李渊是真的没有想到,本来他都也以为事情全部都要定下来,李恪大概会成为太子。

可没想到李世民捏着这样的牌,最后还是没打好,逼着这些大军强力镇压了李世民,就向李世民当年带着玄甲军镇压李渊一样。

在李渊的眼中,李恪的这些作为有很多地方就不是合格的,可是他更明白为政需要的是用人、得人。

至少目前来看,这些事情李恪做的都是很不错的,要不然也不会聚拢到数十万的大军。

李渊的心中无比的兴奋,当初他被李世民杀了两个儿子,被逼退位,如今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啊!

李恪虽然没有说要杀李承乾,但以李承乾做出来的这些错事,勾结突厥人,截杀李世民等等,哪一件不是谋逆的大罪?

不管怎么讲,李承乾的政治生涯已经没了,李恪是绝对不会允许他再出来搞风搞雨的。

这一刻,李渊的心中是极为复杂的。

一方面,李恪现在的作为也算是替他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报了当年玄武门之变的仇怨。

另一方面,他老李家两代人都是经过这样的政变上台,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李渊一边这么想着,脸上再次又哭又笑了起来。

李渊身边的这些宦官们大气都不敢出,他们跟着李渊这么多年,对李渊心中的这些心结还是很了解的。

玄武门之变对里原来说就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今虽然不算是解开了,但是有了李恪政变的消息,李渊愿意稍稍振作一下,等着李世民认命。

“咳咳。”

李渊的规划是很美的,可惜很快他自己就咳嗽了起来,等到李渊摊开袖子一看。

李渊已经开始咳出血块了,这让她身边的宦官们惊慌失措,连忙喊着要喊太医。

李渊挥了挥衣袖,制止了他们的行为,毫不为意的说道。

“朕的大限本就快到了,恐怕不是药石能医治的了的,你们就不要白费力气了。”

李渊的说辞让这些宦官们更为小心了,生怕一个不小心惹到李渊,这让李渊颇感无趣,扫兴的说道。

“从今天起,你们注意着别让其他妃嫔到我面前,我要戒女色,想着多活几天!”

这些宦官们诺诺称是,离远看着眼前这些躬身在他身侧的宦官们,用暗哑的声音说道。

“你们应该都能理解的,对吗?”

宦官们把头埋得更低了,他们能在这黑暗的后宫中走到现在的地位,还有什么是不清楚的?

李渊这分明有些交代后事的意思了,李恪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也大力夸赞了李渊。

李渊现在的某些举策可以说是在给李恪背书,让他对大唐的通知多了几分名正言顺。

除了还在后宫中的李世民,大唐的其他一切好像又再次回到了正轨。

李恪把李世民和张苏怒杭后关在一起,李世民看着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长孙皇后,受到的打击又多了一分。

李世民极为黯然的拉着长孙皇后的手,喃喃道:“无垢,你说为什么,朕的这两个儿子都在和我作对!”

“恪儿就不说了,我确实对他有所亏欠,他和我最对,情有可原。

可是高明,我一直是认认真真的培养他,不敢有半点错漏,怎么就让他也背叛我了?

而且还想要直接截杀我,比恪儿的心还要狠,你说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说道最后,李世民的眼泪就扑朔朔的往下流,男儿未必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处。

如今的李世民实在太过悲伤了,他总算有些理解当初李渊的心情如何了,这还是李恪没有杀李承乾的情况下。

想当初,他李世民是亲手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当初李渊已经无视左右了,是个彻头彻底的老人。

让他在这么大的年龄还要经受丧子之痛,还是兄弟残杀,扪心自问,当初做的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呢?

李世民很快就摇头否定,不对,若是当初他不这么做,死去的恐怕就是他这一大家子了。

这种事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李世民再想到现在可能在大殿中发号施令的李恪,心里就恨得牙痒痒,他虽然对李恪有了一定的警惕之心,可也没想到李恪会做得这么干脆。

不过短短三天,直接让手下的军卒跟着他一起控制了整个长安,又拿玄武门之变做威胁,让群臣默认了李恪继位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