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百零五章 居然惊天大案起

李贵出面,把李玉叫出户部之后,就要回家,但是走过御街,来到一处街道拐角处,刚一拐过弯,就看到前面站立一排宫中禁卫,领头的官员一身超品武官服色,设变海战李继伟五城兵马司的官员和一位巡城御史,李玉一看感觉势头不对,就拨马回头要跑。

“站住,你跑的掉么?”

王仲开口冷冷的说道。

这个时候的御街上,原本空无一人的街道,涌出一群宫中禁军和五城兵马司的兵丁。领头的锦衣卫东城千户依旧是一副冰冷的口吻。对着李玉说道。

“李玉李文和,你的案子发了。静安在家里识字烧毁户部账目?走吧,今天谁都救不了你。”

这个时候的御街上,有人看到这一幕,虽然不敢靠近,却也不舍得离开。在那里远远的观望着。

“拿下。”

巡城御史一声令下,兵丁冲上去,直接把李玉捆绑结实,粗哟个直奔皇宫。

早就得到禁军禀报的大景天子,怒不可解,直接命令拱卫司带着自己的圣旨,去到户部封账封印,等到核查完毕,再继续核销今年账目。

这个时候,王仲和巡城御史已经带领兵丁,押送着李玉这位垂头丧气的户部员外郎,来到午门外,求见陛下。

得知王仲他们到来,大景天子直接吩咐,击鼓鸣钟。

击鼓,敲响了龙凤鼓,鸣钟,撞响了景阳钟。钟鼓齐鸣,表示宫中有着大事,召集群臣。

按说,天子应该先召集丞相以及六部九卿重臣进宫,有了大致的意见之后,才会在朝会上,面对众臣,说出事情的原由,寻求解决之道。

单这件事,本就牵涉六部之一的户部,自然不会这样去做,在得知王仲得到的消息以及怀疑之后,大景天子干脆直接召集众臣,大家看具体应该怎么办。

自从大景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过这种动静,所以钟鼓齐鸣之后,所有该到的大臣按时来到,举行这次临时朝会。

“你们谁先说?”

看着在下面的王仲还有东城千户的锦衣卫诸人,还有五城兵马司的千户,以及今天带领他们巡城的巡城御史,大景天子开口问到。

“臣锦衣卫东城千户齐杰林先说把。”

按照王仲安排,依照时间顺序,大家逐一开口,这样一来,也好在最短时间内让大臣么明白今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你说。”

“今日承载东城锦衣卫千户所轮值,属下军士吉海过来禀报,在他驻守寻访的辖区,户部员外郎李玉的家中发现了有人在遵照李玉的吩咐,焚烧账册,上面有着朱红色印记怀疑那是官印,就带着几本账册来向我禀报。正好锦衣卫指挥使王仲王大人在我处巡视,一看之下,发现那上面的印记居然会是户部大印。虽说不辩真假,但是,不敢怠慢,直接命人知会三法司以及五城兵马司,同时带人赶往李家,就在李家的奴仆李贵的带领之下,不但发现了还有者不少的户部账册,同样有着户部大印。而在他家奴仆的住房里面,居然有着同样的账册在夜里点燃,供李家奴仆取暖。为了早点控制李玉,在会合了赶到的五城兵马司的兵丁之后,巡城御史直接和我等一起,命令李贵假托家中来了贵客,把李玉叫出繁忙的户部衙门,就在御街上擒拿李玉,带到了宫中面君。“

“还有谁有话要说?”

天子问道。

“臣巡城御史成有道禀告君前。今日臣轮值东城兵马司,路遇锦衣卫东城千户,得知有户部官员识字带户部账册回家焚烧,故而随同一起,捉拿犯官李玉,其家人李贵明了大义,自愿前去叫出李玉,在御街上将其捉拿,犯官李玉在此,望陛下询问。”

巡城御史此言一出,基本上等于把李玉直接订死了,毕竟朝廷官员,有权当场拿下的,不用请旨,可以临机决断的,御史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今天捉拿李玉,只要巡城御史成有道答应说话,任凭是谁,都说不想出什么不是来。

这么做,都是王仲的意见,毕竟赶往李家……是为的害怕账目丢失,只靠吉海的那几本,恐怕有人狡辩,在李家当场搜到的,自然有李家众人的签字画押,根本做不得假,谁想歪嘴都办不到。而抓人,最好是有巡城御史带领开口,这样一来,免得有人弹劾禁军跋扈,连官员说拿就拿。

听到不但有何当场的证据,还有者巡城御史的证言,户部那么多官员顿时一个个的脸色都极其的难看。可以说,自己做了什么会不清楚?而李玉被抓,一旦招供,那就是一连串的抓捕啊。户部官员能够幸免的恐怕没有几个。

天子看看众位大臣,开口问到。

“那位爱卿还有话要说?”

等候半天无人开口,天子继续说道。

“李玉交于大理寺审问。督察院会同审理。户部核销,暂时停止,封账待查。”

说完之后,连退朝都不说,直接站起来,扭头就走。

这么一来,自不待言,那就是退朝了呗。

王仲也不等东城千户他们和大理寺移交;李玉,自己首先走出朝堂,就看到黄内监在外面等着呢,一看到自己,就微笑着说道。

“驸马爷,万岁召见。”

御书房,大景天子看着王仲,好半天才开口说道。

“说说吧,今天怎么回事?”

王仲面对大景天子,直接开口说道。

“不知陛下可记得,当初在户部查看鱼鳞黄册的时候,我曾经捡到过仪仗带有大印的空白官府文书。找人询问之后,别人告诉我说,不过是空印而已。前朝就有,没想到如今大景也有。还告诉我说, “每年地方官府都需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因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

“这就是地方官符带到户部所用的盖过印信的空白文书。”

而在户部询问过后发现,每年各个布政使司下属府州县都需派出审计官吏前往京师户部,核对其所在衙门缴纳中央官府的钱粮、军需事宜。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

因为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原本是从前朝既有的习惯性做法,也从未被明令禁止过,钱粮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所以从运送一直到户部接收时的数字一定不会相符,在路上到底损耗了多少,官员们无法事先预知,只有到了户部将要申报之时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额,所以派往京师的官员都习惯用空印文书在京城才填写实际的数目。

而且,官方文书要有效,必须盖有完整的印章,而钱粮文书盖的是骑缝印,是不能用来为非作歹的;朝廷此前一直没有明确禁止空印的立法,所以,一直沿用前朝做法直到如今。

“而当时我在户部发现的明明是一张盖有完整大印的空白文书。这种动东西,只要填上内容,几乎无视不可办。所以也就留心一下,让人注意今年的户部核销。就发现了这种东西。“

说到这里,王仲指指一本明显是从李家缴获的一本户部账册。“

大景天子听了王仲的话语之后,好半晌才开口说道。

“这些账册是真的。”

这句话一出口,王仲就知道事情大条了。李家焚毁的账册居然是真的,那么说,户部居然会有几套账册存在?而且,这几套账册是否相符?多做几套干什么?如果不符,为什么?

王仲绝对敢于肯定,户部在做假账,而且是上下勾结和各省布政使勾结,在做假账。

这么做要干什么?无非一个字,贪。贪钱贪物。甚至于无所不贪。

而年终核销,就是为了核对账目户部和地方是否符合,从而等于对账,额如今的核销对账,几乎等于白做了不说,按照户部这里的底册,直接带着空白账册过来填写,还对个屁?

而现在居然又焚毁户部账册,那不就是说,户部这里也有猫腻?是地方的账册作为依据可以贪的更多?

这就不得而知了。

“那么怎么办?”

王仲问道。

“朕也不知道,看大理寺审理的结果吧。”

大景天子叹息一声说道。

听到天子这么说,王仲不由得在心里安迪说道。

“恐怕那家伙未必活的过今晚,以户部的这个窟窿,他只有死,才能保住别人。”

但是,这话,现在不能说,最起码不能有自己来说。“

“你先去吧,不要离开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