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尽风头

一听到陈琛称呼他为白小弟的时候,当真是满头那叫一个瀑布汗。

楚彦不喜欢装逼,更不喜欢卖弄,但是问到他头上,他自然要郑重回答了。

“古人吃螃蟹最喜欢搭配的酒不是米酒,也不是葡萄酒,而是黄酒。”

陈琛点点头道:“猜的没错,是黄酒。不过白小弟知不知道是哪种黄酒搭配螃蟹最好?”

陈琛的这个问题很刁钻。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造酒之一,和白酒、葡萄酒和啤酒并成为世界四大酿造酒。

华夏先民早从商周时代就开始酿造黄酒。

时至今日,按酿造黄酒所使用的曲种,黄酒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麦曲黄酒和红曲黄酒”。

全华夏各地,这两大类黄酒的品种不下三十多种。

因此,要说出搭配螃蟹最好的黄酒品种,无疑是非常难的。

面对陈琛刁钻的问题,楚彦淡然道:

“古人吃螃蟹最喜欢配的酒是黄酒。现在黄酒分为麦曲黄酒和红曲黄酒,这两种酒古人都喜欢喝,根据地区的不同,每个人的喜好也不完全一样。所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具体那种黄酒最合适,我觉得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楚彦一席话说得头头是道,一气呵成,没有半点卡壳。

陈琛听后微微点头,似乎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

倒是满座宾客听到楚彦说得麦曲黄酒和红曲黄酒分类,无一例外都是一头雾水。

要说高档红酒,XO,威士忌,这些洋酒,满座宾客都知道一些。

但是华夏传统的黄酒,却了解甚少。

楚远山看着楚彦对答如流,脸色很当然,一点没觉得是意外。

这臭小子别的不敢说,但是有关美食的知识,想要考倒他太难了。

楚远山心里想着。

楚彦刚才说完黄酒的分类后,宾客又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讨论。

“这小子倒是有两把刷子,他说得什么麦曲和红曲,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不知道,不过这楚彦倒是挺能装逼的。”

“人家倒是有实力装逼,你刚才猜的时候说是料酒,快把老子笑死了。”

……

满座宾客交头接耳小声谈论,不过他们对于楚彦倒是有点刮目相看了。

来参加这一次秋菊螃蟹宴的宾客,大多数之前都有接触过,包括楚远山在内。

但是楚彦完全是陌生面孔,再加上他很沉默不爱说话。

大多数宾客以为他就是纯粹蹭饭吃的土鳖,没想到见识居然这么广博。

当下,几乎所有宾客都向他投来特别的目光。

沉默是金,低调是银。

楚彦回答问题后,没有太过张扬,继续低头默默吃剩下的螃蟹。

本以为回答完陈琛的第一个问题后,就算是完事了。

接下来的宴会,可以好好品尝美食。

哪里想到,这还只是开胃菜,更精彩的难题还在后面。

陈琛低头对身边的两个女服务员,耳语了几句。

两女服务员听完后,一同进入别墅。

几分钟后,两女服务员重新出来。

一人双手上抱着一土陶酒坛。

一人端着一个朱漆丹盘,上面放着小酒杯,和一个竹制的小酒提。

两女服务员把酒坛和酒提放在陈琛桌边,揭开酒坛上面封泥盖。

一股特别的浓郁酒香,立刻向四周扩散。

本来四周有淡淡的菊花香气,但是丝毫不影响这股酒香。

楚远山吞咽了一下口水道:“琛老,一闻就知道你这是上好的老酒。”

陈琛笑道:“这就是老酒,也就是黄酒。我珍藏了很多年,你个儿高兴,拿出来大家也尝个鲜,品一杯。”

有的女宾客本来不喜欢喝酒,不过听到琛老说是多年的珍藏,少不得也要给几分面子,至少也要抿一两口。

坦白讲,楚彦本身对于黄酒的滋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抵触情绪。

不过吃螃蟹配黄酒确实是绝配,可以消除大寒螃蟹对胃部的伤害。

今个儿宴会上,少不得吃很多海鲜,喝一点点黄酒对身体确实有益。

因此,楚彦纯粹为了饮食健康,也要了一小杯琛老的珍藏黄酒。

很快,女服务员给楚彦端来了一小杯黄酒。

这黄酒呈深琥珀色,在日光灯的照耀下,微微泛着淡淡的绿色。

从色泽上辨认,确实是珍藏的好酒。

楚彦吃完螃蟹后,端起酒杯,微微抿上一口黄酒。

一股特别的味道弥漫在齿舌间,带着冲鼻的特殊浓香。

四大酿造酒中,白酒、葡萄酒和啤酒都有一大批爱好者,唯独黄酒,单纯把他当做饮用酒的人少之又少。

一般都是用来料理美食,比如做鱼料理,加点消除腥味。

坦白讲,楚彦个人之前也不是很喜欢黄酒。

但是现在入口的黄酒特别,入口无酒酸味,回味甘甜,酒香绵长,尤其是吃完螃蟹后,喝上一小口这黄酒。

螃蟹的鲜香余味,又一次涤荡在唇齿间,非常畅快淋漓。

尤其特别的是,这黄酒不想一般黄酒那么刺鼻,带有白酒的酱香和浓香气味,但是又完全不一样,因为有一缕梅花的清香,不断在鼻尖团绕。

抿完一小口酒,真个是吐气如梅。

呼吸间都是梅花特别的清香。

在座的所有宾客都露出了疑惑。

有宾客问道:“琛老,你这黄酒怎么酿的,怎么这么香,这么爽口,一点都不冲鼻。”

生平不爱酒的一个女宾客,把一小杯黄酒饮尽,也疑惑道:“这酒真的好喝,我最怕喝酒,但是这酒香很特别,入口柔滑,不像是白酒那种喝一口喉咙就像是着火了一样。”

宾客都纷纷把目光转向琛老,试图获得答案。

陈琛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笑道:“我今天高兴,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要是谁答对了,我手上戴的沉香手串就免费送给他。”

陈琛说完,摘下手上戴的沉香手串,示意众人,作为赌注。

一旁的楚远山看到沉香手串的品相后,一时间眼睛直接看直了。

楚远山做古董几十年,眼光毒辣,一般货色的沉香手串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但是陈琛手上的沉香手串,用料和做工非常考究,每一颗沉香珠都是质地细腻油润,纹理清晰干净,线条润滑流畅,只有上等的沉香原料才能制成这样精美绝伦的沉香手串。

粗略估计,少说价值六位数以上。

所有宾客都是见过世面的,也都是识货的主,都知道这沉香手串价值不菲。

没想到这第二道问题的赌注这么大。

所有宾客都知道琛老的为人,他这人声誉斐然,向来一言九鼎,说一不二,赌得起自然就输得起。

也就是谁能答上第二个问题,那人就能真获得这串沉香手串。

实在太诱惑了。

也不知道琛老的第二个问题到底是什么?

基于赌注价值极高,所有宾客在心里默默猜测问题,并且都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势。

陈琛不紧不慢,终于说出了第二个问题:

“大伙中,谁能说出我珍藏黄酒的酿造过程,还有具体是几年陈的酒?我就赠送他这一串沉香手串。”

问题从陈琛口中说出后,在场宾客都交头接耳,一片哗然。

这黄酒还带有独特的梅花香,不可能有肯定有独特的酿造工艺。

另外,还要说几年陈的酒……

估计就算是专业品酒师回答,也是够呛的

何况是要他们这些五谷不分,脚不沾泥的城市人猜黄酒的酿造过程,还有几年陈,这无疑太难了。

所有宾客都一头莫展,但是因为赌注太了,他们都不愿意轻易言弃。

席间一个男宾客抢先开口道:“琛老,我说你这坛酒肯定是梅花酿的梅花酒,所以喝起来带有梅花香?”

陈琛摇头道:“不是,这一坛酒是我亲手酿的。不是梅花酒,就是黄酒。”

女宾客机智道:“那就是在酿黄酒的时候,加了梅花,所以才这么香。”

陈琛还是摇头道:“还是错,再猜。”

宾客接下来的所有说法都被琛老一一否认了。

没有一个人回答正确。

因为这第二个问题,琛老没明面上说不能百度,所以有的女宾客偷偷把手机夹放在胯间,悄悄百度。

然而,这些努力都是白费,终究还是一无所获。

看到这么的赌注,一旁的楚远山早心动了,他按耐不住,开口道:“是是不在黄酒酿好以后,放入梅花花瓣泡制,才有这香味吧?类似于中药泡酒。”

陈琛还是否认摇头。

楚远山回答错误后,一个劲向坐席远方楚彦眨眼示意。

楚彦正默默吃着螃蟹,看到他小叔一直在前面挤眉弄眼,‘抛媚眼’似的向他眨眼,不由得额头顿生一排黑线。

他自然知道小叔的意思,就是希望他能回答上这个问题,获得沉香手串。

不过这第二个问题赌注下这么大,自然不可能那么容易回答。

楚彦虽然嘴里吃着螃蟹肉,但是心里其实也在想陈琛的问题。

酒里带有梅花香,但是又不是梅花酿造的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楚彦微微陷入沉思,搜索脑海中的相关知识。

其实酿花酒源远流长,自古就有,在古时候,还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纵观全华夏古时候,最负盛名的五种花酒,分别是菊花酒、桂花酒、荷花酒、玫瑰花酒、椰子花酒。

早在魏晋时期,菊花酒就和插茱萸一同成为了重阳节的一项民间习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造。

桂花酒历史更是悠久,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屈子在篇中就有‘惠肴蒸兮兰籍,奠桂酒兮淑浆’的楚辞传世,清晰反映当时楚国,已经非常盛行用桂花酿酒了。

而江南用荷花酿造的莲花酒,在清朝时期,一度成为清宫特供的花酿酒。

椰子花酒早在唐朝便兴盛,这种酒椰香浓郁,甘洌易醉,是李白生前最爱之一。

至于玫瑰花酒因为特别的花香,早在清朝就有用蒸馏法制作‘御用玫瑰醉佳酿’的记载,到了近现代更是逐渐发展成为酒业新生力量。

除了以上五种有名的花酿以外,虽然还有一些其他花酿酒,但是名气显然远远不如前五者。

比如梅花酒虽然也有,但是华夏很少有人酿这种花酒,古时候也是鲜少记载。

楚彦想着梅花酒的时候,又联想到了梅花,还想到了中妙玉请宝黛钗,饮用梅花雪蕊收集的雪泡的茶。

还有就是南北时期,著名饮食奇书上面的一些关于梅花酒的零碎记载。

各种杂糅的美食知识,一时之间涌入楚彦的脑海。

说来也奇怪,楚彦梳理完脑海中相关的知识后,当下脑海清明,逻辑清晰。

对于酒中为什么会有缕缕梅花香,突然有了一点思绪。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

楚彦站起来走到琛老坐席边上,仔细看了一眼盛酒用的土陶酒坛。

果然和猜想中的基本一致。

楚彦查看酒坛的动作,让一旁的楚远山捕捉到了,他感到分外莫名其妙。

这大侄子也不知道搞什么鬼?

盯着酒坛子干嘛?

难道是没喝够,想看看酒坛剩下多少酒??

看不出来大侄子也是个酒鬼?

楚远山浮现出一丝滑稽的想法。

看完酒坛后,楚彦没说什么,又淡定坐回座位。

当下,所以宾客已经绞尽脑汁,全部回答错误。

等到所有宾客暂时安静以后,楚彦开口道:

“这黄酒之所以会有梅花香,不是直接用的梅花酿的,是因为用了梅花雪水酿的。”

楚彦这一段话没有加‘应该’‘可能’等等不确定字眼,他的回答是完全肯定的回答,听起来胸有成竹。

这一席语出惊人的话,在宾客引起了不少议论声。

有个男宾客有点科学素养,他毫不顾忌,直接对楚彦说“小伙子,雪水是最脏的,含有大量杂质杂菌,泡茶一般都不用,用来酿酒,就直接就变酸变坏了。”

男宾客身边的女宾客,接话道:“雪水是很脏,但是加热以后,饮用完全没问题吧。”

那个男宾客继续道:“如果雪水加热的话,那用梅花雪就没意义了,这香味加热直接没了。”

宾客一听这话,纷纷表示有点道理。

楚彦没有受到任何宾客谈话的影响,他淡然道:“现在科学这么发达,一般现在的桶装、瓶装饮用水除菌,都可以用特别的过滤法,根本不用加热。我想琛老在酿造黄酒的时候,就是用了特别物理过滤的梅花雪水,可以保留一定的梅花香气。”

除了楚远山和高超以外,所有宾客都质疑楚彦的说法。

“我还是不相信,用了梅花雪水,就能酿出这种琼浆玉液。”

“就是,这毛小子一直在出风头,刚才猜出黄酒,我是挺佩服他的,但是他现在的说法很夸张,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这楚彦,什么梅花雪水,妥妥的瞎说八道。”

……

陈琛本来一言不发,听完楚彦的一席话后,他继续问道:“白小弟,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楚彦坦然答道:“用梅花雪水只是酿酒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还有第二个很关键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