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学业创业,双线忙碌
清晨的阳光还未完全驱散校园的凉意,祁同伟就已经坐在学生会办公室里,面前堆满了文件。他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看着手中创业项目的订单报表,眉头微微皱起。原本就忙碌的生活,随着创业项目订单的突然增加,变得更加紧张起来。
作为学生会主席,祁同伟在校园里的威望颇高,组织活动、协调事务都游刃有余;而作为创业团队的核心,他对项目的发展方向和业务推进起着关键作用。可此刻,这两个身份带来的责任,再加上大学课程进入关键阶段,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三重压力。
“陈海,这些新增订单的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安排,你再和供应商确认一下,务必保证按时交付。”祁同伟拨通陈海的电话,语速很快,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挂了电话,他又迅速翻开学生会的活动策划案,下周的校园文化节筹备工作同样迫在眉睫。
在教室上课的时候,祁同伟的思绪也难免会飘到创业和学生会的事务上。教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解着专业知识,他一边努力集中精力听讲,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重点,同时还在心里默默梳理着创业项目的流程和学生会活动的细节。课间休息时,别的同学都在放松闲聊,他却抓紧时间和团队成员讨论项目问题,或者与学生会干部沟通工作进展。
“同伟,你最近也太拼了,注意身体啊。”好友陈海看着祁同伟日渐消瘦的脸庞,忍不住劝道。
祁同伟笑了笑,拍了拍陈海的肩膀说:“放心吧,我撑得住。现在是关键时期,学业不能落下,创业和学生会的工作也不能出岔子。”
为了平衡这三方事务,祁同伟充分发挥了他的时间管理和协调能力。他凭借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召集了一批得力的学生会成员,将一些学生会的常规事务合理分配给他们。比如,安排宣传部的同学负责校园文化节的宣传海报制作和线上推广,组织外联部的同学去拉活动赞助,自已则专注于把控活动的整体方向和关键环节。
在创业方面,他利用学生会的平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业讲座。讲座上,他不仅分享了自已的创业经历和项目理念,还邀请了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作为嘉宾。这场讲座吸引了众多同学的参与,也为创业项目带来了更多的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不少同学在讲座结束后,对祁同伟的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动询问合作事宜。
“祁学长,你的创业项目很有创意,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不知道能不能加入你们的团队,一起把项目做大做强?”一位学弟满怀期待地问道。
祁同伟热情地回应:“当然欢迎,我们正需要像你这样有专业知识的同学加入。”
在学业上,祁同伟借助学生会与老师们良好的沟通关系,为自已争取到了一些学习上的便利和指导。他主动找到专业课程的教授,向他们说明了自已的情况,希望能得到一些学习建议和辅导。教授们被他的努力和上进心所打动,不仅为他提供了一些参考书籍和学习资料,还在课后为他答疑解惑。
“祁同伟,你在创业和学生会工作中锻炼了自已的能力,这是好事。但也要记住,学业是基础,不能荒废。遇到问题随时来找我。”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尽管每天都忙得像个陀螺,祁同伟却斗志昂扬。他知道,每一次的困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在那些忙碌的日子里,他常常在深夜还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处理创业项目的文件,或者策划学生会的活动。有时候,实在太累了,他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然后又继续投入工作。
钟小艾看着祁同伟忙碌的身影,既心疼又敬佩。她在学习之余,也会尽自已所能地帮助祁同伟。她会帮忙整理学生会的文件资料,或者为创业项目出谋划策。在祁同伟感到疲惫和迷茫的时候,她总是那个默默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鼓励和支持的人。
“小艾,谢谢你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祁同伟感激地对钟小艾说。
钟小艾微笑着说:“我们是一起的,你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兼顾好学业、创业和学生会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祁同伟逐渐找到了平衡三方事务的节奏。创业项目在他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新增订单的交付,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学生会的校园文化节也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而他的学业成绩,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也没有因为忙碌而受到太大影响。
在一次学生会会议上,祁同伟感慨地说:“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决心、有方法,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放弃,相互支持,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已的目标。”
会后,祁同伟站在学生会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已的努力没有白费,那些在学业、创业和学生会工作中付出的汗水,都将成为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而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他,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