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创业筹备,困难重重
在学校创业孵化基地那间略显局促的办公室里,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梦想的味道。祁同伟和陈海相对而坐,面前的桌子上摊开着密密麻麻写满计划的纸张,仿佛是他们通向未来的神秘地图。四周墙壁上,各种市场调研报告和手绘的商业草图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描绘着创业蓝图的画卷。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定,那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但在深处,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毕竟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已经是他们正式开启创业筹备工作的第三天了,可难题却如汹涌的潮水般不断涌来,让两人深切地感受到了创业之路的崎岖与坎坷。
回想起在咖啡馆里的那次促膝长谈,两人一拍即合,毅然决定投身互联网电商创业的浪潮。从那一刻起,他们就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时钟,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他们花费了好几天时间,像不知疲倦的蜜蜂一样,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向同学们发放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每一份问卷,都承载着他们对市场的好奇与探索,他们渴望了解大家的消费习惯、喜好以及对线上购物的需求。与此同时,陈海更是利用课余的每一分每一秒,在图书馆的书海中如饥似渴地查阅资料,在网络的世界里穿梭搜寻,最终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书。凭借这份凝聚着他们心血的计划书,他们成功申请到了学校的创业扶持基金。虽然这笔资金数额不算多,但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在黑暗中看到的一丝曙光,好歹解决了一部分启动资金的问题。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寻找合适的货源,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关。祁同伟和陈海四处打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了不少供应商,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宝藏一样。可是,现实却给了他们重重的一击。要么对方给出的价格高得离谱,严重压缩了他们本就不多的利润空间,让他们的盈利计划变得遥不可及;要么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犹如一盘散沙,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对品质的严格要求。有一次,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看起来不错的供应商,对方信誓旦旦地承诺会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让他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当他们满怀期待地去实地考察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仓库里的货物陈旧不堪,很多都存在明显的瑕疵,就像被岁月遗忘的残次品,根本无法上架销售。这一趟折腾下来,他们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让原本充满希望的心情变得十分沮丧,仿佛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这货源怎么就这么难找呢?”陈海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无奈地叹息道,声音里透着一丝疲惫和迷茫。
祁同伟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别急,咱们不能这么盲目地找下去。我觉得我们得重新梳理一下思路,明确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根据他们的需求来筛选供应商。”
于是,两人又重新坐下来,像两位严谨的科学家一样,对之前收集的市场调研数据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他们发现,大学生群体对时尚、创意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需求较大,而且对价格比较敏感,就像一群挑剔的小天使,对商品的品质和价格都有着自已独特的要求。明确了方向后,他们开始有针对性地寻找供应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了一些小型的创意产品制造商和批发商,一家一家地沟通、谈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无数次的拒绝和冷漠,但他们没有放弃。经过几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和几家供应商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不过,在合作细节上,还需要进一步商讨和磨合,就像两个陌生的齿轮,虽然开始了咬合,但还需要时间来磨平彼此的棱角。
解决了货源问题,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又成了新的难题。祁同伟和陈海虽然对互联网电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搭建一个稳定、易用的线上平台,却知之甚少,仿佛是两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他们尝试自已学习相关知识,在网上搜索大量的教程,购买了一本又一本相关书籍。可是,那些复杂的代码和技术术语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他们眼前跳来跳去,让他们看得眼花缭乱,一头雾水。
“这技术方面的东西,咱们还真是门外汉啊。”陈海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苦笑着说,脸上写满了无奈。
祁同伟也有些发愁,但他并没有放弃:“不行,咱们不能被这点困难吓倒。我听说咱们学校计算机系有几个同学在这方面很厉害,要不咱们去找他们帮忙?”
两人说干就干,通过同学的介绍,找到了计算机系的几位技术高手。他们带着满满的诚意,向对方详细介绍了自已的创业计划和需求,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一开始,这几位同学对他们的项目并不感兴趣,觉得风险太大,而且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就像看到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有些犹豫。但祁同伟和陈海并没有气馁,他们多次上门拜访,一次又一次地真诚地向对方讲述自已的创业梦想和决心,就像两个执着的传教士,传播着自已的信仰。最终,他们的诚意打动了这几位同学,他们答应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祁同伟和陈海的创业团队,帮助他们搭建线上销售平台。
有了技术团队的加入,平台搭建工作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平台的界面设计不符合用户体验,就像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的怪人,让人看着不舒服;服务器的稳定性也存在问题,经常出现卡顿和掉线的情况,仿佛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让人操心不已。技术团队的成员们日夜加班,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不断地调试和优化,才逐渐解决了这些问题。
除了货源和平台搭建,制定营销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祁同伟和陈海深知,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中,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有独特的营销策略,就像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他们讨论了各种方案,从线上的社交媒体推广、搜索引擎优化,到线下的校园活动赞助、传单发放,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决定自已动手制作宣传海报和传单。祁同伟和陈海利用课余时间,在宿舍里熬夜设计海报,挑选图片,撰写文案。他们就像两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为了让海报和传单更具吸引力,反复修改,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每一个像素,每一个文字,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然而,当他们拿着这些精心制作的宣传资料去学校周边的商家洽谈合作时,却遭到了不少冷遇。很多商家对他们这个刚起步的电商平台并不信任,担心投入的宣传费用得不到回报,就像守财奴一样,对自已的钱财看得很紧。有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直接拒绝了他们:“你们这个平台都还没什么名气,我凭什么要在你们这儿做宣传?”这句话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刺痛了他们的心。
面对这些挫折,祁同伟和陈海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寻找新的合作机会。他们发现,学校里的社团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渠道。于是,他们积极与各个社团联系,赞助社团举办活动,在活动现场设置宣传摊位,发放优惠券和小礼品,像两个热情的推销员,吸引同学们关注他们的平台。
在创业筹备的这段日子里,祁同伟和陈海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不仅要兼顾学业,还要处理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就像两个在钢丝上行走的杂技演员,需要时刻保持平衡。有时候,因为压力太大,两人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分歧。有一次,在讨论营销策略时,祁同伟和陈海就因为意见不合而吵了起来。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线上推广上,现在年轻人都离不开网络,只要我们在网上把名气打响了,订单自然就会来了。”祁同伟激动地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可是线上推广的成本太高了,我们现在资金有限,根本负担不起。而且线下的宣传也不能忽视,毕竟我们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学校里的学生和周边居民。”陈海也不甘示弱,声音里带着一丝焦急。
两人各执已见,互不相让,气氛一时变得十分紧张,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但冷静下来后,他们意识到这样争吵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们坐下来,重新梳理了思路,综合考虑了双方的意见,最终制定出了一个更加合理的营销策略。
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筹备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也在逐步推进。祁同伟和陈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成长,他们的团队也逐渐壮大。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未知和挑战,但他们坚信,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已的创业梦想,就像两艘在暴风雨中航行的帆船,终将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