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五十二章 忧虑

数万大军议论纷纷,非常骚动,很多人甚至都是从小听着武王的故事长大。其功绩数不胜数,虽然以武称尊,但是戚九思却是一位仁慈的王,不然怎么会受万民百姓爱戴,怎能也没想到居然与世长辞。

“这里不欢迎你们,都退下吧。”

武王的夫人自灵堂中走出,非常憔悴,死寂的目光看着这些来人。令很多将领看见都于心不忍,当年天启古国的一代丽人,如今已经白发迟暮,何其可悲。

“老妇人,请容我等送王爷一程。”

一位将领梗咽,目中有泪,是曾经武王一手提拔起来。

“生人已故,往日恩怨尽消.”

一位王爷叹息,给予武王应有的尊重,数万大军行国葬之礼为武王送行。

无论曾经如何,武王与当年的老皇主为天启双雄,自战乱中稳固了天启古国。而这一脉更是立下赫赫战功,杀出了天启古国的盖世威名,一度强盛,当年的事也确实不怨武王一脉。

“七爷,这几天可有生人前来?”

那位年轻的侯爷询问,此番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戚英,现在那突然出现的人又突然消失,令很多人都不明所以。

“这边疆苦地,除了我们这些等死的还会有人前来吗?”

洪七爷冷眼看着那位年轻的侯爷,当年他打天下时,这小子还不知道在哪吃奶呢。

“我听闻城里的人说,这几天看见有陌生人进入边疆。”

那位侯爷眸光闪烁道,有些不放心的套话,最怕的就是那人的身份属实,在太清道宫中杀出了赫赫凶名。

“每天都有人进来,不过基本上都死了,你到底想说什么?”

洪七爷冷哼,身材高大,老脸狰狞,不怒自威压,丝毫没将这个年轻侯爷放在眼里。

那位侯爷无语,也知道跟这个老顽固是讲不通了。而且他们也只是怀疑,并没有什么证据证明那个戚英的真实身份,也不知道他如今何在。

另外几位王侯也吩咐部下打听消息,可惜别人是真不知道戚英回来,甚至很多人听闻消息后都莫名激动,反而将这些将领吓一跳。

“你们这次来,不是为了送我夫君吧。”

老夫人脸色冰冷,看死人般的目光质问那些将领,就来几位王侯在这位遗孀面前也不敢太过分。

“额我们是听说这段时间茫山绝地不太安静,特意来清理一下妖兽。”

一位将领厚着脸皮,实在是不敢面对这位老夫人,以前武王德高望重,这位夫人可是没少照顾他的那些部下与友人。

“你们什么时候如此心善了。”

慕容婉音披麻戴孝的走出,没想到这群人来的这么快,更是带来了国之重器,完全是被戚英给杀怕了。

“只是来防止边荒动乱而已。”

一位老将军板着脸开口,尴尬万分,现在说什么也不合适。

上万军士在王爷的吩咐下守在外围,防备那名为戚英的人出现。另外几万军士分进入茫山绝地之中,打着清理妖兽的名号,其实是在寻找有没有人隐藏在附近。

不过可惜,他们搜寻了方圆千里,与妖兽发生了很多战火,却并没有发现人的踪迹。

大军亲眼目睹武王下葬,等了数天,都没有发现有人前来。

几位王侯有些狐疑,难道判断有误?不过如果是假的话倒是也让他们松了口气。尤其是后期太清道宫中出现大屠杀事件,说不定那个人已经被异族的高手干掉,毕竟他得到那么多至宝与圣药。

为了保险起见,留下了一千多人的眼线在这城中盯着,几位王侯已经稍微放心的率领其他的大军返回国都。

并没有过几天,边疆古城中一道模糊的身影自云天之上降临,出现冷清的府邸之中。

“拓跋家主,这里不欢迎你。”

慕容婉音眼神冰冷,看着这位曾经与夫君称兄道弟的之人,心里却极为厌烦。

“嫂夫人,我只是过来看看,并无恶意。”

那模糊的身影声音沉重,已经在洪州各地转移了一圈,最后来说迫不得已来到这里。

“你这句话去对死去的戚家子妹说吧。”

戚英的母亲目光冰冷,甚至散发出浓烈的杀机,在掂量着有几成把握弄死这个背信弃义之徒。

拓跋家主皱眉,眸光扫过周围,却都是一群鄙夷憎恨的目光,沉声道:“我是听说太清有位名为戚英的孩子出现,来看看是不是戚云兄的亲子。”

“我儿已经在十年前死了,滚!”

慕容婉音声音森寒,直接动用超脱法宝,就来洪七爷察觉动静都拎着一柄杀器出现,随时准备动手。

拓跋欢都眉头深皱,看见这幅态度后无奈转身离去,消失在远方天际。

他在远方天空中停留痕迹,感觉有些不对劲,这两人的反应也太冷静些。正常来说,如果听闻这种消息不管真假都会触动心绪,而他们的态度平淡的仿佛根本不在乎一般。

“那孩子果然还活着。”

拓跋欢都长叹一声,之前其实便猜到了七八成,现在更是确认那就是戚英,甚至应该已经在他们之前来过此地。

他无比怅然的返回家族,没多久拓跋玉琅便已经找来,皱眉不展的询问道:“父亲,查清了吗,到底是谁在冒充那个死鬼?”

这位名动洪州的神女此时心情很差,不愿意相信那就算当年的戚英,突然间出现又突然消失,甚至都没人知道他去哪里。

拓跋欢都眼神闪烁,盯着这个宝贝女儿看了半天,长叹一声道:“玉琅,你以后跟邢坤保持距离吧,尽量也不要与至尊殿堂再有交集。”

“父亲,您这是何意?”

拓跋玉琅脸色微变,很少看见父亲如此无奈,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拓跋欢都叹息,怅然解释道:“你自幼聪慧,有自己的主见,为父知道你对当年的亲事很介意,也不喜欢戚英。其实这本无妨,只不过是双方长辈的意愿,希望如此。武王府之人并无不讲理之辈,哪怕现在他们那一脉依旧鼎盛,你不愿意也能平静的解除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