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坐在那儿,眉头紧锁,脑海中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他仔细地回想着那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仿佛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精心策划的圈套。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何大清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易忠海和白寡妇联手给他设下的局!
说不定还有白寡妇的那个亲戚也参与其中,充当着帮凶的角色。
然而,事实上他的猜测只猜对了一小半,真正最初谋划着要将他与白寡妇凑成一对的人并非易忠海,而是白寡妇那位远房亲戚——白顺章。
而这个白顺章可不简单,他曾经可是白寡妇的姘头呢!
话说那白寡妇白金莲,因着幼子身患重病,就带着儿子前往京城治病。
到了京城,她先找了熟人帮忙,就是出了五服的远房亲戚白顺章。
说起这二人自幼便相识,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同成长的岁月里,彼此情愫渐生,原是也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偶。
怎奈造化弄人,白金莲的父亲见钱眼开,贪图他人给出的高额彩礼,竟狠心将白金莲许配给了当地保长的小舅子。
面对如此变故,白顺章满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他可得罪不起那地头蛇保长,最终只得黯然神伤地离开家乡,跑到京城投靠其表舅陈虎。
所幸,靠着表舅,他在京城也算混得不错,不仅有了个工作,更是迎娶了陈虎之女陈秋菊。
当白金莲领着患病的儿子来到京城求医之时,经多方打听找到了白顺章。
故人相见,白顺章念及昔日情谊,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尽心尽力帮助白金莲母子。
而在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两人之间压抑多年的情感如火山般喷涌而出,旧情复燃,再度坠入爱河。
他们瞒着各自的家人,偷偷摸摸地享受着这份禁忌之恋带来的甜蜜与刺激,着实过上了一段如胶似漆、蜜里调油的幸福生活。
那时候,白金莲一门心思地想要找一张能够长期依靠的“饭票”,对那白顺章可谓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使出浑身解数,展现出百般温柔。
然而,白顺章家里那位正牌妻子陈秋菊可不是个好惹的主儿,她的性子极其泼辣强势。
而白顺章则是还要仰仗他的老丈人陈虎,所以即便心里对白金莲有着那么点儿意思,却也只敢偷偷摸摸地与她往来,压根儿不敢提跟自家媳妇离婚这档子事儿。
可怜那白金莲,本想着能有个男人依靠,从此过上安稳日子。
可如今这白顺章迟迟不肯给句准话,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娶她,再加上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孤儿寡母的生活实在艰难,没有个坚实的依靠。
如此一来,白金莲心中愈发焦急和不安起来,便开始哭闹不休,甚至扬言要闹到陈家去。
而此时的白顺章,当初的新鲜劲儿早就过去了,他该尝到的甜头也已经尝过了,美梦也算是圆了一场。
对于白金莲这个曾经让他心动不已的女人,如今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和耐心。
且不说家中有只母老虎,单是为了他现在的两儿一女,白顺章也不可能离婚。
因此他便绞尽脑汁,想出这么个馊主意,给白金莲找个拉帮套的。
白顺章四处踅摸,找了不少人帮忙介绍,其中就包括同车间的易忠海,声称堂妹新寡,想找个依靠,托他们寻觅合适的人选。
易忠海起初确实是一片好心,心想好哥们儿何大清中年丧偶,一直这么孤苦伶仃,也着实不是个办法,便给这两人介绍,促成了此事儿。
至于那下药之事,却是白顺章为了摆脱白寡妇,独自一人精心策划的。
只有先瞒着白寡妇,她的反应才最为真实和激烈。待到将何大清吓得魂飞魄散之后,他才向白寡妇吐露实情。
故而,此时白金莲说她未曾设下仙人跳,倒也有几分理直气壮。
将何大清逼往保城,自然是白顺章的如意算盘,他担心白金莲嫁到京城后,会与他藕断丝连,再惹出麻烦。
要晓得他那媳妇儿绝非善茬,他的老丈人陈虎,人送外号“虎爷”,想当年在道上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他可不想引火烧身。
白顺章告诉白金莲,何大清自已有儿有女,倘若他们留在京城,何大清最在意的肯定是自已的亲骨肉,又怎会对白寡妇的两个继子上心呢?
当时候,何大清必然只顾着自已的孩子,白金莲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心甘情愿地顺着白顺章精心设计的陷阱,逼迫何大清随她返回保城。
至于易忠海发电报给白金莲,那完全是何大清给的二百块钱惹下的祸端。
易忠海表面上道貌岸然,宛如道德君子,可实际上却是个贪婪成性、悭吝至极、爱财如命的家伙。
在电视剧中也能明显看出他对钱财的吝啬,他想要帮助自已的徒弟贾东旭家,不是怂恿傻柱去接济,就是撺掇大家一起捐款。
而他给秦淮茹的,也不过就是几斤白面和棒子面罢了,那白面才一毛五一斤,花个几毛一块的就能沽名钓誉,这如意算盘打得,比阎埠贵还要精。
收到了何大清放在他那儿的二百块钱,又听他说每月还会有给傻柱兄妹的生活费寄来,那简直就是黑眼珠子见不得白银子,怎能不心动呢?
他当即就打起了小算盘,想要将这笔钱占为已有。
当得知傻柱兄妹要去保城寻找何大清时,他就赶紧给白寡妇发了电报,绝不能让何大清父子碰面。
否则,傻柱一旦知晓有那两百块钱,且以后每月还有生活费寄来,那岂不是要找他讨要?这无疑是在他身上割肉啊。
要知道,五一年的二百块钱可是一笔巨款,那个时候的底层老百姓大多都是一贫如洗,何大清拿出的这二百块钱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了。
(这里说的是兑换后的币值,按当时第一套人抿币,是二百万)
就算以前老百姓家稍有积蓄的,在建国前后的那两年里,基本上都化作了流水。
建国前,国谠为了搜刮搜刮民财,大肆发行金圆券,那些国谠的军队拿着枪,堵在百姓家门口,逼着家家户户都必须兑换。
若是发现老百姓藏着黄金、白银、大洋和外汇,在规定限期内未兑换成金圆券的,一律没收。
结果金圆券从四八年八月发行到四九年七月废止的短短十个多月,其贬值程度已然超乎想象。
仅一个数据便可见一斑,大米价格从每石二十元金圆券,如火箭般飙升至每石要四亿四千万元金圆券,相当于一粒米就要一百元金圆券。
后世的人都知道,第一套人抿币兑第二套套人抿币,是一万元兑一元。
却不知建国初时,国谠敌特蓄意破坏,更有黑心资本家推波助澜,致通货膨胀,货币大幅贬值。
四九年时,一个大洋可兑五十元第一套人抿币,一年多时间,竟变作一个大洋兑两万元人抿币。
建国后的头两年,国谠特务传统黑心资苯家搞破坏,通货膨胀尤如脱缰野马,物价疯涨。
经历了那几年,纵有万贯家财,也会如秋风扫落叶般,将那个“万”字吹落,变得只剩半贯家财了。
直至五三年初,人抿币与物价方才稳定下来,而何大清是五一年十月出走。
那些年,何大清除去吃穿用度,攒下来的钱也不过七百来万元,留了一半在易忠海和傻柱兄妹那儿。
那时易忠海作为轧钢厂的钳工师傅,月工钱也不过四十多万元。
而且他还不像何大清这个厨子吃饭不用花啥钱,他自已那几个月攒下的全部存款还不到两百块,接到何大清的二百块怎么舍得再拿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