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塘号称有“三宝四珍”,三宝是河鲜“银鱼、紫蟹、鲜味刀(刀鱼)”,四珍则是海鲜“对虾、黄花、鲙鱼、海蟹”。
特别是对虾,个大、肉肥、味美,堪称一绝。
另外北塘也盛产花鱼、鲈鱼、平鱼、目鱼、鱿鱼等海鲜。
还一个津市特产“晃虾”,顾名思义,是说它上市时间的短暂,只是在春节前后上市,一晃就过去了。
只是何雨柱囊中羞涩,只剩不到二百万。
至于那些金砖,是万万不敢在津市出手的。
买了些银鱼、紫蟹、大黄鱼、小黄鱼和对虾,还有紫菜、淡菜、干贝、虾皮、银鱼干和海参等干货,花了一百五十来万块钱。
在北塘渔港,海鲜和干货确实便宜,紫菜五百块钱一堆,虾皮也只要三百块钱一斤,只有银鱼和海参稍稍贵点儿,不过也就几千到万多元一斤。
这里用的是第一套人抿币,看上去金额大,实际上一个工人每月收入就有二三十万。
可能诸位读者大大们看不习惯,本人原想做个说明后,直接用第二套人民币金额来写,只是从第一套人抿币发行,直到五三年下半年币值才稳定。
后世很多人就认为第二套人抿币兑换第一套人抿币是一比一万,实际上并不是固定的,从四九年到五三年,第一套人抿币就在不断贬值。
要知道在四九年五月底,一个大洋兑换一百元人抿币,到六月上旬,一个大洋就能兑换两千元人抿币。
后来正府发力,抓捕了大量银元贩子投机商,大洋兑换人抿币回到了一比一千二百元。
之后人抿币就进入了“平稳”滑落阶段,到五一年底,人抿币还是比较值钱的,一万元可以兑换三块大洋。
而五五年去银行兑换大洋,是一块大洋兑换两元人抿币(相当于第一套人抿币两万元)。
正因为如此,才有建国初期的干部供给制和“折实储蓄”。
所谓“折实储蓄”就是货币购买力与消费品实物数量直接挂钩,就如现在存进去的钱可以买一袋五十斤大米,等到取钱的时候,可以拿到取钱时购买五十斤大米的钞票。
就是因为建国初期物价上涨,百姓们已经饱受货币贬值之苦。
因此何雨柱虽说只是花了一百五十万,买的海鲜和干货可是有整整一车。
找了个荒废的小院将买来的海鲜和干货卸下,等送货人走后再把东西收进随身空间,就坐上公共汽车赶去津市火车站。
回到京城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何雨柱没有去师父家接小丫头,先回了九十五号四合院。
两手空空走进四合院,京城十二月的夜晚已经非常寒冷,院里的邻居们基本上都缩在家里,他回来也没碰到什么人。
回到屋里,拎出煤球炉来到厨房,炉膛放进刨花和小木条,上面加上煤块,点燃刨花烧起小木条,没多久就引燃了上面的煤块。
又将煤球炉拎回屋里接上白铁皮烟囱,从随身空间里拿出一个装满水的水壶坐在煤球炉上。
等水烧开后,他给自已倒了一杯,从随身空间里取出从鸿宾楼打包的牛肉饼,就着白开水吃下了三张牛肉饼。
吃完饭,何雨柱将窗帘遮严实了,从随身空间里找到一个记录着金银首饰和古董文物资料的移动硬盘。
取出一台平板电脑插上硬盘,开始在金银类文件夹里寻找金条图片和资料。
建国后正府禁止私商买卖金银,那些民营金店首饰店全都关了门,仅有的几家金银首饰店都是国营的,他就不可能抱着金砖去找金银首饰店回收。
去鸽子市黑市也不行,毕竟不是规制的金条金砖,别人要回收这种金砖必然要检测。
可鸽子市黑市也不能现场检测,要何雨柱跟着买主去别人的地盘检测,他也怕碰到黑吃黑的。
因此何雨柱就必须自已将金砖加工成这个年代的金条。
好在这些金砖也是清末抿国时期的,与大小金条的纯度倒没有什么差异。
找到几种金条的介绍,里面有数据也有图片,毕竟在异世张伟的那个年代,抿国金条也算古董了,金条的长宽厚度和成色什么的介绍得非常详细。
打开三维建模软件,输入一两、五两和十两规格的几种抿国金条的数据和图片,不过几分钟时间,“叮”的一声几种金条的三维建模就完成了。
他又从随身空间里取出一组三D打印机和配套的12V5000AH大容量石墨烯蓄电池(虚构),这一套设备是他收集黄金珠宝时,从金店的工作室里找到的。
在异世张伟的那个年代,已经没有金匠这个职业了,金银首饰已经都是用3D打印机打印的。
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自已设计喜欢的款式,然后拿着设计图或者图片和规格数据建模,就能打印出心仪的金银首饰。
取出一块金砖,又在随身空间里找出一把单刃短刀,开始切削金砖。
这把单刃短刀估计是钨钼合金之类的特种合金钢制成的,刀刃锋利无比,虽不能说削铁如泥,可切割这金砖还是比较轻松的。
一点点切下了这块金砖的三分之一左右,又将切下的金块再切成碎屑。
将石墨烯蓄电池接上3D打印机,开机后看着3D打印机完成自检,将平板电脑里已经完成的三维模型和数据用个U盘拷贝到3D打印机。
点击要打印的几种金条选项,黄金碎屑投入3D打印机的供料槽中,一阵“嗡嗡”声响起,差点将何雨柱惊出一身汗,这机器发出的声音有些大了。
他赶紧取消后续的打印,在第一根金条打印出来后,都没从成型仓中取出,就赶紧关机。
好在时间才过去两三分钟,他挥手将金砖、金屑、3D打印机、蓄电池和平板电脑之类的全部收进随身空间。
关灯后轻轻揭开窗帘一角,何雨柱看了看院子里并没有人出来查看,这才放下心来。
兴奋劲儿过去后,他没有再折腾,这一天长途汽车换火车的也感觉累了,干脆上床睡觉。
至于打印金条,还是等明天找个荒山野岭的山洞再去打印吧,反正有侦察无人机,寻找山洞警戒周围都没问题。
次日凌晨四点多,何雨柱就起床穿好衣服,趁着天还没有亮,院子人都没起床的功夫,将窗户开了条缝,把无人机放了出去。
三D打印机的噪音太大了,估计都超过了八十分贝,还是要寻找一处偏僻的地方来操作。
将无人机升到五百米高度,向京城西边飞去,距离京城市区最近的山香峪大梁就在那边。
不过他用无人机过去探查,不仅想要在那边寻找一处偏僻无人的山洞,而且还要找一条安全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