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3章 卤肉方子

一觉醒来已然是日近中天,何雨柱起床穿好衣服,挥手将床上的床垫褥子被子收进随身空间,接着又放出来,抖了抖再铺回原处,才把被子叠好。

自从有一次无意间发现物品收进随身空间后,能将那些虱子臭虫之类的细小生物杀死,他每天起床都会利用随身空间把床上的铺盖都收放一次。

这个年代平民百姓大多数人头上身上都有虱子,主要是这时期的居住条件、经济条件和卫生条件造成的。

老旧的平房比较潮,寄生虫繁衍的就快。平民百姓的经济条件也不大好,每人有一件冬衣棉袄就不错了,一穿整个冬天也不换的。

床单被褥也是一个冬天不洗不换,而且卫生条件也差,绝大多数人家里没有浴室,冬天洗澡洗头不方便,自然就会生虱子臭虫。

再加上这个年代邻里间往来交流比较密切,一个院子一个胡同的孩子们都是扎堆结伴玩耍,特别有利于虱子的传播。

而且虱子传播的速度极快,只要胡同里或者院子里有一个人身上有虱子,要不了多久就会传播给全院子的人。

从保城回来后,何雨柱已经给妹妹处理过两三次虱子了,可每次要不了多久又会发现小丫头的头发里有虱子。

没办法,他只能给小丫头勤换衣服勤洗头洗澡,每天再用随身空间处理一下床垫和褥子被子,不仅能灭杀虱子臭虫,就连螨虫也能消灭了。

转身来到煤炉边拎起在炉子上坐了一夜的水壶,又伸手从门边的脸盆架上拿下毛巾牙刷放到脸盆里端着出了门,准备去厨房洗漱。

一出门,就听见有人冲着他说:“哟呵,傻柱今儿睡到这会儿才起啊,没去上班啊?”

转头一看,就见贾东旭正在收拾西厢房前抄手游廊里的杂物,冲着他点点头,何雨柱边往厨房走边说:“嗯,上午有点事儿,一会儿就走,东旭哥今儿也没上班啊?您这是干啥呢?”

“今儿星期天休息,我这不是结婚后,屋子太小了转不开,打算把抄手游廊这儿清理一下,把墙往外扩一扩。”

“嘿,这还真是个好办法。”何雨柱停下脚步打量了一下那西厢房门前的抄手游廊。

西厢房有三间,贾家两间,李茂才父子一间,都是4米×6米的规格,抄手游廊宽两米,要是取消抄手游廊,把房子往外扩一扩,那可就平白多了八个平方。

“您这么一弄,相当于多了一间房啊。”

“这不没辙吗,就两间屋子,要是再生个孩子那更没法住了。”贾东旭嘴里跟何雨柱说着话,手上不停,低头在那儿忙活。

“嘿嘿,您先忙,我得赶紧收拾收拾赶去我师父那儿。”

“嗯,那你赶紧的吧。”

何雨柱就进了厨房,把水缸面上的薄冰敲开,拿瓢舀了两瓢缸里的水,兑上水壶里的热水开始洗漱起来。

一边洗漱,他一边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去玉泉取一池子水存在随身空间里。

现在随身空间面积有一平方公里,高度更是不知道多少,至少超过了一千米,只要能让自已生活便利,就不用考虑是不是占地方。

京城玉泉是在西郊玉泉山东麓,是一泓天下名泉,明清两朝都是宫廷用水的水源,被乾隆皇帝亲自评定为“天下第一泉”。

说实话乾隆老儿虽说当皇帝不怎么样,可他爹他爷爷给他打的底子好,国库充盈,可以让他随便造。

结果他是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因此他评定的“天下第一泉”虽说不一定准确,可也八九不离十。

想到以后要开熟食铺子也要大量用水,何雨柱决定改天去买上几十个大水缸,抽个时间去玉泉山装满泉水,当做制作卤菜和平时炒菜做饭以及饮用水。

洗漱完毕,何雨柱回到屋里从随身空间里取出一锅豆浆舀出一碗,又拿出四个大白面馒头和一碟扣肉,掰开馒头夹着大肉片子,就着豆浆把馒头全部吃了。

拿起床边上的土黄色军挎包背在身上,出去转身把门锁上,直接就出了四合院,朝他师父家走去。

现在的何雨柱再也没有之前的踟蹰彷徨,人是英雄钱是胆,他现在有七万多两黄金在手,可以说今后完全没有了生存压力,别说养活他们兄妹俩,养再多的人也没问题。

只不过现在就需要考虑以什么名头拿出这笔钱。

这年头可是全民防谍,那些街道积极分子,各个大院片区管事那是比后世的朝阳群众警惕多了,稍有一点不合理就会被人举报到军管会去。

因此还是要有个赚钱的营生,也就是他一直盘算的开个卤菜店。

前些天他查找了大量的移动硬盘,找到那些菜谱里的卤菜方子和传授卤菜的视频,综合比对,精选了五个卤菜配方。

何雨柱准备去买好食材和调料,到师父家把这五个卤菜配方都做一遍,请师傅依照京城人喜爱的口味帮着调整一下啊。

另外再去买个带院子的商铺,或者是改造个一进四合院用来开卤菜店。

等到全面开始公乛私合营的时候,就将这个卤菜店连同卤菜秘方全部捐出去,只保留院子和商铺的产权,应该能给自已一个国营企业职工的编制吧。

来到王府井大街的九味堂,他把几种卤菜方子所需要的调料买齐了。

九味堂原本是一家叫“福康堂”的中药铺,齐老掌柜过世后,他儿子小齐掌柜的中医水平不行,倒是擅长药膳,因此结识了不少大厨。

加上很多调味料,包括桂皮、八角、香叶、草果、白芷、白蔻等等这些实际上也是中药,因此那些大厨买调料都到他店里来买。

后来一算账,卖调料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卖中药的,因此小齐掌柜干脆将这家中药铺子改成了专营调味品的铺子,还将店名改为了“九味堂”。

以前何大清就带何雨柱到这儿来买过调味料,还特别叮嘱过他,这家铺子的调味料最是地道,价钱也公道。

接着他又去了东四西大街通向报房胡同的大豆腐巷,买了猪头猪蹄猪尾巴和猪下水。

这边是京城最大的肉市,大、小豆腐巷和打狗巷等几条巷子,分布了近百家宰杀、收购、批发和加工猪肉的铺子。

他在丰泽园当学徒的时候,也曾跟着丰泽园饭庄的采买来搬肉,知道哪些肉店比较实在,价格也比较实惠。

毕竟他以后是想开个卤菜店,是应该先过来探探路了解一下市场。

来到大豆腐巷里面第五家的张记生肉店,这家店是丰泽园饭庄定点拿猪肉的铺子,虽说何雨柱跟那掌柜并不熟悉,可多少还是有点儿脸熟。

这几条胡同开肉店的基本上都是来自鲁省掖县,开店都以诚信为本,恪守传统商业道德,基本上就没有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