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保人这一环节后,他们便来到考场入口处排队等待入场。
此时,考场的大门紧闭,门口站着几位神情严肃的衙役,他们负责维持秩序,检查考生携带的物品。
终于,随着一声锣响,考场大门缓缓打开。
考生们开始有序地进入考场。在入口处,衙役们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搜身检查,从头发丝到脚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作弊工具的角落。
颜旭明他们按照要求,解开衣扣、脱下鞋子,配合衙役的检查。
检查完身体后,便是检查考篮。
考篮里只允许携带规定的笔墨纸砚、食物和铺盖等物品。
衙役们仔细翻看,甚至连干粮都要掰开查看,确保没有夹带任何与考试有关的纸条或书籍。
颜旭明的考篮里,笔墨摆放得整整齐齐,干粮也只是简单的面饼和咸菜。
衙役确认无误后,在考篮上贴上封条。
通过这一系列严格的检查后,颜旭明、张娴、冯程,李儒和陈青山五人终于拿到了自己的号牌,在衙役的指引下,前往各自的号舍。
颜旭辉在考场外,目送他们进去,心中默默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都能考出好成绩。
进入号舍后,他们发现这里空间狭小,仅能容下一人。
号舍的墙壁上有两块木板,一块当桌子,一块当凳子。
他们将考篮里的物品摆放好,等待着考试的正式开始。
随着考场内钟声响起,乡试第一天的考试正式拉开帷幕。
衙役们沿着号舍通道,将试卷逐一发放到考生手中。
颜旭明展开试卷,只见上面第一道题便是:“古之圣人,以‘仁、义、礼、智、信’为五常,试析五常之内涵,及其于当今治世之功用,并论当今天下,何以行此五常,以达太平之盛景。”
这道题看似基于儒家经典,却紧密关联当下时事,需考生对古今治国理念有深刻理解,不仅要剖析五常的本质含义,还得结合现实阐述如何推行以实现太平盛世,难度颇高。
颜旭明深知,这不仅要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更要具备独到见解与清晰的逻辑思维。
稍作思考后,他提笔写道:“‘仁’者,爱人也,乃五常之核心。于治世而言,君王以仁为本,方能体恤百姓,轻徭薄赋,使民安居乐业……”他从仁在古代圣君治国中的体现,引申至当下若要践行仁政,需在赋税、民生保障等方面有所作为。
第二道题是:“今之天下,外有蛮夷觊觎,内有流民之患,若为一方大吏,当以何策御外安内,保境安民?试详述之。”此问题首面当前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要求考生站在地方大员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颜旭明皱了皱眉头,略加思索后写道:“御外之策,首重军备。当整饬军队,选拔良将,加强边防防御,以实力震慑蛮夷……安内之要,则在民生。
应开仓赈济流民,设厂招工,使其有生计可谋……”他详细阐述了军事防御与民生治理的具体措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第三道题更是晦涩难懂:“《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今之科举制度,历经数朝,利弊共存,若为帝王,当如何变革科举,以选贤任能,振兴邦国?”
这道题不仅需要考生对《易经》有深刻领悟,还得对科举制度的历史与现状了如指掌,并能站在帝王视角提出创新性的改革方案。
颜旭鸣看完题目有些震惊,这是哪位考官出的题,这种题都敢出现在乡试的考卷上?要么这题是皇帝允许的,要么这位出题的考官有些头铁。
颜旭明沉思良久,在试卷上缓缓写道:“科举之兴,在于选贤,但历经数朝,弊端渐显。
其一,考试内容拘泥于西书五经,限制士子思维……变革之法,可拓宽考试范围,增设实用之学,如算学、格物、兵法等……”他从科举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其利弊,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且具前瞻性的改革建议。
时间在紧张的思索与书写中悄然流逝,颜旭明全神贯注于试卷,笔下如有神助,将自己的学识与见解尽情挥洒在这一张张白纸上,试图在这场艰难的考试中脱颖而出。
终于,当最后一缕阳光透过号舍的缝隙消失殆尽,第一天的考试结束了。
颜旭明放下手中早己被汗水浸湿的毛笔,长舒了一口气。
他将试卷仔细整理好,等待着衙役前来收取。
交卷后,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浑身的力气,瘫坐在狭窄的号舍内。
夜晚很快来临,乡试期间考生需在号舍内住宿,简陋的号舍条件让夜晚变得格外难熬。
闷热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一丝风都没有,而恼人的蚊子也开始肆虐起来。
嗡嗡的声音在耳边不停盘旋,时不时在身上叮咬一口,不一会儿,颜旭明的胳膊和脸上就布满了红肿的包块。
他烦躁地挥着手,试图驱赶这些不速之客,可这根本无济于事。
就在他快要被折磨得失去耐心时,突然想起空间里有驱蚊的药。
他警惕地环顾西周,确认周围没有旁人注意后,悄悄地从空间中拿出一颗驱蚊药丸,小心地点燃。
药丸刚一点燃,一股奇异而清新的香气便迅速弥漫开来,神奇的是,那些恼人的蚊子像是遇到了天敌一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颜旭明终于得以在这难得的宁静中,稍稍放松紧绷的神经,准备迎接第二天的考试。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透,颜旭明便被号舍外的嘈杂声唤醒。
简单地洗漱过后,他再次打起精神,等待着新一天考试的开始。
随着衙役将试卷依次发放下来,颜旭明展开一看,第一道题:“《礼记·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当今世风日下,人心浮躁,于个人修身、家族传承、国家治理层面,各应采取何种举措以复正道,重塑风尚?请详论之。”
这道题从经典名句出发,紧密结合当下社会风气问题,要求考生从个人、家族、国家三个层面深入剖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不仅考查对经典的理解,更考验对现实社会的洞察与思考能力。
《宝宝们,能给个五星好评吗,写作不易,宝宝们用你们发财的小手点个五星好评,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