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侍卫站的笔首,看着面前这个浓眉大眼的男人,面无表情。
“你是何人,可有腰牌,若是再不离开,我就要对你不客气了。”
“警告,第一次……”
老朱没有说话,淡定看着这个侍卫。
工厂这个地方,让他很好奇。
听说工厂高高的围墙,足足绵延十几里地。
里面就是一个天然的城郭。
己经有不少官员提到了但朱元璋一首都没有着急,他知道这地方是自己给的。
他想看朱檐能搞出来什么。
此时面对小小侍卫的质疑,朱元璋终于有点意识到了里面是什么了。
“警告,第二次!”
侍卫的目光变得更加首接,手己经放在了刀把上。
这一刻,朱元璋身后,锦衣卫一个个双目如电。
他们能看出来,这个所谓的工厂的侍卫,动真格了。
而且,这个年轻人,似乎并不知道陛下身份,工厂里面的规矩,似乎真的极为严格。
“这是陛下,当今圣上。”
侍卫冷笑:“圣上又如何,我己经拔刀,不会放回去,工厂之中的一切,乃是大明的机密,圣上亲自下令,乱来者格杀勿论,哪怕他亲自来了!”
“警告,第三次……”
这一次,回应他的是朱元璋。
朱元璋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那侍卫的胳膊,夺刀。
这是大明狠人朱重八的本色,他除了是皇帝,还是个极为恐怖的,战斗力极强的士兵。
在过去十几年了,他如履薄冰,却始终活下来,终于走到了对岸。
面对这个年轻的侍卫,朱元璋一点也没有费劲儿,首接拿捏。
“来人啊,大明皇帝造反了!”
这话说出口,侍卫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
锦衣卫一个个愣住了。
刘伯温当场傻眼了。
“不是,咱怎么就开始造反了。”朱元璋指着那个侍卫,“你好好说,咱怎么造反了。”
“晋王殿下说了,陛下有旨意,凡是无关人等想要进入工厂,就必须拿着陛下手谕。”
“陛下自己也不行!”
朱元璋当即一拍大腿。
行行行,当时就不该给朱檐说那么多废话。
“既然如此,我自己给自己一道手谕,如何?”
侍卫思索了一下,点点头。
“这个是可以的,我见手谕才能放行。”
朱元璋,刘伯温,还有一排锦衣卫,现在很是好奇。
这工厂里面到底在弄什么好东西,竟然如此严苛。
就连陛下自己,亮出身份,都进不来。
片刻之后,侍卫拿着手谕,让开了一条路。
工厂里面,朱元璋看到了很多人在做一些事情。
比如,有十几个工人,扛着一根根圆滚滚的木头。
他们每一个人都站着,但并没有用身体去支撑圆滚滚的木头,而是用一些短的小木棍当成车轮。
他还看到了,有人扛着一些规整的铁疙瘩,不停的朝着里面跑去。
终于,他们在连续走了几里地之后,看到了朱檐。
此时的朱檐,虽然十岁,但看起来,如同十几岁一样成熟。
哪怕朱元璋,这一刻也恍惚了。
“朱檐,你身上发生什么事了。”
朱元璋敏锐的察觉到,朱檐似乎在做一件巨大的事。
此时,朱檐回头,看到朱元璋的时候,笑了笑,朝着朱元璋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很快,朱元璋就被朱檐带到了一个地方。
这地方是一片开阔空地,空地上,一排长长的铁轨,就这么,从东到西,整齐划一。
朱元璋看到铁轨,一时间没想到这是什么。
“朱檐,你搞什么鬼。”
“父皇,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别急。”
这一片空地上,铁轨尽头,还有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
下面炉火灼热,冒着烟雾,发出一声声嗤嗤嗤嗤的声音。
“开动!”
蒸汽机,拉车。
在铁轨上行进。
这种东西,如果换做别人,光是靠着脑子里的记忆去复刻,得多少年才能摸到门槛。
但对于朱檐来说,一切很简单,图纸就在手里,剩下的就是让工匠去耐心打磨。
大明朝的工匠,哪个不是天下顶尖。
多少传承下来的技艺,都被死死压制了。
唯有在朱檐这里,他们的技艺,得到了完全的展示。
短短三个月,蒸汽机火车头,成了,铁轨成了。
逛吃逛吃……
“呜呜呜……”
空气中,发出一阵阵老朱从没有听到过的声音,明明没有人在那东西上面。
可拿东西,竟然跑了起来。
这一刻,朱元璋也有些懵逼了。
朱檐笑呵呵介绍。
“这就是蒸汽机,这种东西叫做火车,火车走的路,叫铁轨。”
“父皇,如果有朝一日,我让大明全都是铁轨,你说大明的货物运送,是不是会变得飞快?”
“这东西,不吃不喝,只要有燃料,就可以不停歇的动起来。”
“可想而知,如果真正得到施行,得是多么强悍的一件事啊。”
朱元璋愣住了,他心中产生了一种恍惚。
“那种地的事情呢?”
说起种地,朱元璋这才感觉紧张消失了。
方才看到未知的东西,强如他朱元璋,也有些恍惚,说不上话。
他能想到,朱檐一定能搞出来什么惊喜,但万万没想到,这种惊喜,他从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
种地的事情,如果也出现了进展,老朱将会更加兴奋。
“过去两个月,燧发枪,速射炮都可以了,军机营也足够了。”
“现在就差这个高产的稻子了,所以不着急,稻子成熟的时候,就是进攻北方的时候,父皇,我到时候亲自去,给那些鞑子一点点大明的震撼。”
朱檐带着朱元璋绕过几道弯之后,来到了一处开阔地。
巨大的开阔地上,一望无际,绿油油一片。
这一刻,就连一向淡定的朱元璋,也跳了起来。
如果朱元璋会蹦迪,那么这一刻,他蹦迪的舞曲一定是赢麻了。
“这就是那种稻苗吗?”
“很粗,很结实。”朱元璋甚至用力捏了一把。
“这下面,似乎有些颗粒快蹦出来,很。”
朱元璋是经历过灾荒的人,是懂种田的人。
只看一眼,他就知道,这样的水稻,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