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小黄鸭羽绒服厂
村委会大院。
六个村民风风火火闯进来,三个巡逻民兵气势汹汹。
“振华,谁开的枪?闹啥呢?”民兵老皮匠嗓门大,脸黑得像锅底。
王振华堵在会议室门口,笑得一脸无辜:“三大爷,别慌!我跟干部们聊打猎,手滑碰了猎枪,走火了。没伤人,就崩了一块玻璃。”
老皮匠眯眼瞅他,见他胸有成竹,摆手道,“没大事就散了吧。”
他拉着王振华到墙角,低声道,“打猎是你吃饭的本事,怎么能随便教给别人?”
“三大爷放心,我没教他们。”王振华笑着送他出门,眼底闪过一丝狡黠。
看着老皮匠离开,他回到会议室,九张脸绷得像石头,董秋兰脸色苍白,抖着手递过来一张“保密契约”。
纸上写得清楚:羽绒服的秘密是命根子,谁敢泄密,其他人联手收拾他,大家守住秘密把利润分红加十倍。
八个名字签得歪七扭八,红手印颜色鲜艳,就差他王振华。
“哈哈,各位叔伯玩这么大?”王振华乐了,接过钢笔签名,按了个大手印。
他把“保密契约”交给王大山,看着会场里的人。
“各位伯是长辈,我是晚辈,但有些话我想提前说出来。”
“服装厂对我很重要,只要大家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我保证把服装厂做得红火,保证改善大家的生活。不敢说让大家吃上大鱼大肉,鸡蛋和细粮是没问题的。但是呢……”
“我虽然辈分低,年龄小,但我不是软柿子,谁要是搞破坏,我真的会翻脸不认人。”
一口气说完,王振华笑眯眯看着他们。
他们脸上笑呵呵,好像在憧憬大鱼大肉,鸡蛋细粮,并没有在意他敲响的警钟。
村支书王大山眼珠子转转,嘿嘿一笑:“振华,羽绒服是咱翻身的金钥匙,咱们还是商量股权问题吧。”
王振华心想:这老狐狸好像有问题,看他的态度,好像要抢我的核心地位?
王大山收起契约,笑着道,“大家推我当厂支书,大亮当会计,三槐当出纳,振华,你咋说?”
“咋说?”王振华微微一笑,“我出羽绒服技术,家里的缝纫机,再出五十块钱。支书您挂着没问题,但股权我要占大头,厂长的位置给我,这个厂我说的算。”
全场一静,王大山干笑:“振华,咱不是商量……”
“没有必要商量。”王振华打断他,“大山叔,你们只是用‘集体’入股,我用核心入股,没必要商量吧?”
王大山老脸一红,环顾四周,见没人吭声,忙挤出笑:“那你说咋分?”
“很简单,我拿一半,剩下的你们分。”王振华笑着道,“娘,给大亮叔五十块钱,记账,第一股东是我。”
董秋兰掏出五十元,王大亮接过来,提笔记下:“股东王振华,入股五十元,第一大股东。”
王大山哑口无言,低头喝茶掩饰尴尬。
“大亮叔,咱们爷俩去号召村民入股吧,咱们需要很多布票和钱。”王振华说道。
“振华,厂名怎么定?”王大山试探道。
“鸭王制衣,霸气又接地气,大家觉得怎么样?”王振华扫视全场。
众人仔细想了想,齐刷刷点头,满脸服气。
王振华又道,“如果县里不让用鸭王制衣,那咱们就用备选的小黄鸭制衣。”
众人都不说话,算是默许了他的提议。
接下来开始分工,王大山去县里申报建厂,其余人收拾大仓库当厂房,王振华负责忽悠村民入股。
王大山道,“老百姓穷得叮当响,想让他们出钱出票建厂,难办得很呀!”
“振华,这事交给你办,只要能收上来十块钱就是胜利。”王大山补充道。
“我尽力而为。”王振华说着,带着会计和出纳离开会议室。
他拎着羽绒服敲开老皮匠家门,笑着道,“三大爷,脱了您的破棉袄,试试我的羽绒服。”
老皮匠瞪眼,伸手脱棉袄,“这么薄的衣服,你想冻死我啊?”
三分钟后,他傻了:“啥玩意儿?比我的两斤棉袄还暖?”
“这是俺娘发明的羽绒服,村里打算建厂,三大爷入不入股?”王振华微微一笑。
老皮匠一拍大腿,掏出四块钱,“干了,我相信你小子。”
王大亮一愣,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急忙收钱记账:社员王亚军入股四元。
老皮匠拉着王振华进屋,关上门,低声道,“厂子要是成了,那帮村干部准坑你,我知道他们是什么货色。”
王振华眼一眯,“三大爷,我早就考虑好各种情况,他们敢动歪心思,我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好!”老皮匠拍拍他的肩膀,“我就佩服你这运筹帷幄的架势。”
王振华来到姥爷董大强家,展示自己的羽绒服。
老爷子果断打开柜子,拿出压箱底的六块钱,“入股!外孙子的事,姥爷豁出去了。”
王大亮瞠目结舌,这才跑了两家就拿到了十块钱?这也太夸张了吧?
他悄悄和出纳对视一眼,眼底闪过一丝敬畏。
董大强打发走会计和出纳,关上屋门,“孩子,赚到钱要及时抽身,厂子要是火了,那群村干部准挤你出去。”
“他们是我看着长大的,他们是什么德行,我心里明镜似的,你多留个心眼。”董大强补充道。
“姥爷,我办厂为了带俺娘进城。”王振华小声道,“放心吧,刚才老皮匠也提醒我了,我有办法拿捏他们。”
董大强一冷,哈哈一笑:“好,有办法就好。”
接下来的两天,王振华跑遍全村,嘴皮子翻飞,忽悠了三十元现金,一百二十尺布票。
因为他靠着打猎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们既羡慕又佩服,同时相信他不会坑父老乡亲。
村干部和王大山吓坏了,王大山道,“我原以为十块钱和五十尺布票就是胜利,你怎么搞这么多?”
王振华挠挠头,“老叔,可能是大家相信我为人,所以给我几分面子。”
两天后,县里批准小王村建立制衣厂,但不批准“鸭王”的名字。
理由是建国后不许成精,鸭子也不能称王称霸,不过,县里允许王振华用“小黄鸭”当厂名。
信用社不给他们贷款,说小王村没有抵押物。
王振华微微一笑,“没贷款我照样干,过不了多久,你们会求着我贷款。”
厂房已经准备完毕,他的缝纫机和鸭绒搬进去,王振华正式出任厂长,任命老娘董秋兰当副厂长。
王大山等村干部觉得不合适。
王振华力排众议,直接拍板任命,展露自己的强硬手腕。
王大山面子上挂不住,笑着道,“振华,我有些担心,羽绒服真的能大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