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衣锦还乡
那箱可能价值六千万港元的茅子,并不是那么靠谱。
国营文物商店内,王振华盯着那枚东北王龙凤金币,眼里燃起熊熊火焰。
这玩意儿在国内外机制币目录里珍罕度顶天,拍个3450万都不稀奇。
他压住激动,问:“李叔,这金币啥价?”
李复兴瞥他一眼,似笑非笑:“小伙子,国宝,非卖品。”
王振华不禁心头一沉,正要转身离开,李复兴慢悠悠补刀:“你想买吗?”
“嗯?”王振华猛回头,眉头一挑,好像看到了希望。
李复兴端起茶杯,笑着道,“不过,去年酒厂刘厂长想要个青花瓷,求了我半年没戏。
后来他搞定澳大利亚订单,挣了十几万外汇,上面一高兴,青花瓷就归他了。”
王振华眼珠一转,笑着道,“谢谢李叔,我心里有数了!”
“有什么数?”李复兴摇摇头,“小伙子,外汇是国家大事,你要是没有真本事,这金币跟你没缘。”
“你这老小子就不能好好说话?”韩林瞪他一眼,“振华,他说话就这德行,哪句话不好听,他就说哪句。”
“歪嘴的骡子卖了驴价钱,他这辈子没少吃嘴上的亏。”韩林吐槽李复兴。
王振华一愣,世上真有这种人,前世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因为那张破嘴,没少被人抽嘴巴子。
“李老,您老等着瞧,广交会一开,我就把这个金币抱回家”王振华说完,转身走出古玩商店。
李复兴眯着眼,低声道:“老韩,这小子有点意思。”
韩林冷哼,“你这张破嘴啊,好事让你说成坏事,朋友让你说成敌人。”
他拍拍李复兴的肩膀,离开文物店,坐上王振华的自行车,“孩子,你明白老李的意思吗?”
“我明白,只要我能找到挣外汇的办法,就有可能拿到龙凤金币。”王振华道。
“嗯,明白就好。不过小老虎合影只是小打小闹,挣这点外汇拿不到奖励。”韩林补充道。
王振华点点头,他的挣外汇途径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羽绒服。
只要羽绒服在明年的广交会上拿到出口订单,送老妈进城的同时,也有可能拿到金币。
一路无话,爷俩回到家,韩英杰已经收拾好行李。
一箱酒捆在车上,五斤猪肉放进车篮,哥俩推着自行车去汽车站。
自行车太大,进不去公共汽车的车门,这种老车的上门也没有行李架。
于是,韩英杰骑车回延庆,王振华抱着酒坐汽车,两个小时后来到八达岭乡。
再扛着一箱酒走走停停,下午来到皮鞋厂,在韩英杰的办公室等着。
第二天早上,韩英杰风尘仆仆回来了,累得他躺在床上不想起来。
“英杰哥,反正现在没有演出任务,你去我家住几天吧。”
“明天再去!好家伙,骑了一天一夜,差点把我累死。”
“好吧,明天一定要去,我让咱妈给你包饺子。”
一时间,王振华归心似箭,急忙骑车回小王村。
羽绒服厂应该开业了吧,生产计划也应该报给商业局了,工人们应该正在厂房里忙碌。
农田被雪覆盖,下面是刚出头的麦苗,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黄泥路上还结着冰,他小心翼翼骑车,进村来到村委会外边,一群汉子呼啦围上来。
王大山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手腕,“我的天,手表!”
村民炸锅了,男女老少挤成一团,盯着自行车和手表,眼珠子都直了。
“振华,这车哪来的?还有肉?”有人问道。
“洋鬼子给的美元买的。”王振华跳下车,把猪肉扔给老妈董秋兰。
很快,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围观自行车,搞得他寸步难行。
现在是农闲,社员们都过来凑热闹。
村委大院人山人海,王振华很是无奈,只能跟他们讲小老虎的故事。
董秋兰看着侃侃而谈的儿子,脸上笑不停,眼神都拉丝了,心里都是骄傲和自豪。
王振华从头讲到尾,目的是解释自行车、手表、茅子酒的来历。
吃瓜群众听完,开始发表意见。
“我的老天爷,洋鬼子也太好骗了吧,花那么多美元拍照片?”
“大槐叔,啥是美元?”
“我哪知道?不过振华是天神下凡,轻轻松松就把洋鬼子玩弄在股掌之间。”
王振华急忙开口,“别胡说,建国后不许成精,哪有什么天神下凡?”
一个尖嘴猴腮的家伙冷哼,“你就吹牛吧,洋鬼子精着呢,怎么可能给你美元?”
王振华瞥他一眼,这是社员王鸿威,村里的酒鬼和家暴男,心情不好就打媳妇。
“他身上有酒气,振华,别跟他一般见识。”有人急忙打圆场。
王振华讨厌王鸿威,笑着道,“洋鬼子精不精我不清楚,但这车你骑不了,肉你吃不上,是真的。”
王鸿威被噎得脸涨红,村民哄笑一片,他的脑子本来就迷糊,现在更迷糊了。
董秋兰挺胸抬头,举起五斤猪肉,得意道,“王鸿威,我儿子有本事,你眼馋也白搭!”
村支书王大山忙打圆场:“振华,这孙子一喝酒就不会说话,别搭理他。”
折腾了很久,村民们终于散去,现场只剩制衣厂的委员。
众人走进厂房,王振华顿时懵逼,鸭毛和鸭绒混在一起,根本没有分拣,现场也没有动工的迹象。
“娘,大山叔,这是咋回事?”他直盯着王大山。
王大山挠挠头,笑着道,“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做,等你回来指挥。”
王振华瞪大双眼,“我走的这几天,你们什么都没干?生产计划没有报给商业局?也没有招工分拣鸭毛?”
空气顿时安静,众委员沉默不语,脸上多少都有些尴尬。
“呵,呵呵!”王振华气笑了,这是一群巨婴,五六天过去了,什么正事都没做。
他沉声道,“向商业局上报生产计划,招工人分拣鸭绒和鸭毛,叔叔伯伯们,这不难吧?”
王大山苦笑,轻声道,“我们报了三次计划,都被商业局驳回了,他说我们的计划书写得是一坨屎。”
董秋兰小声说道,“孩子,你说暂时只要十个工人,但是全村的妇女同志都来咱家找我,门口都被她们踩得不长草了,我……我不知道该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