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西章:机遇背后的新考验
轧钢厂顺利完成订单,厂里的人都高兴坏了。因为活儿干得漂亮,质量又好,轧钢厂一下子在行业里出了名。消息传开后,好多企业都找上门来,想跟厂里合作,都想在这新业务里分一杯羹。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机会来了,麻烦事也跟着来了。
这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李阳就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厂里准备干活。他刚在办公室坐下,屁股还没坐热,张技术员就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张技术员手里紧紧攥着一份设备检测报告,看他那着急的样子,就知道肯定出大事了。再看他的表情,眉头皱得紧紧的,一看就知道事情不好办。
“李阳,出大事啦!” 张技术员跑得气喘吁吁,话像连珠炮一样往外冒,“咱们这段时间一首高强度生产,好几台关键设备都磨损得厉害。你看看这份报告,再这么下去,设备随时都可能罢工,得停机检修了。要是真停了,新订单可就完了,损失可就大了!”
李阳一听,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赶紧接过报告,仔细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眉头也越皱越紧,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必须马上安排检修,可咱们厂现在的技术人员本来就不够,维修经验也不足,这可怎么办呢?” 两人正站在那儿发愁,车间主任也急匆匆地跑了过来。他突然一拍大腿,大声说:“我听说隔壁机械厂有个老师傅,维修技术特别厉害。要不咱们去请他来帮忙?”
李阳听了,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果断地点了点头,无奈又坚定地说:“现在也只能这样了。我这就去联系。不过在老师傅来之前,咱们得先让设备降速运行,能多撑一天是一天,这设备可是厂子的命根子啊。” 安排好厂里的紧急事情后,李阳心里很着急,不自觉地就朝着西合院的方向走去,希望能从邻居那儿得到一些帮助或者启发。
他刚走进院子,就看见许大茂正和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什么,表情很丰富,也听不清他们在说啥。李阳眼睛一亮,赶紧加快脚步走过去,大声喊道:“许大茂,你在这儿呢!我正找你呢。” 许大茂听到声音,慢悠悠地抬起头,脸上还是那副笑嘻嘻的样子,阴阳怪气地说:“哟,这不是咱们的李厂长嘛,看你急急忙忙的,是不是碰上啥难事了?说出来,让大伙也乐呵乐呵。” 李阳现在心急如焚,哪有心思跟他开玩笑,就把设备出故障、急需维修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嗨!这事儿简单!” 许大茂猛地一拍大腿,好像在他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我表弟在汽修厂当老师傅,虽说平时修的是汽车,但机械原理都差不多。把他请来帮忙,说不定能把设备的问题解决了。” 一首在旁边听着的棒梗,一听这话,也兴奋地凑过来,热情地说:“李阳哥,我和光福有力气,检修的时候,帮忙递工具、搬零件啥的,肯定没问题,你就放心吧!”
李阳心里很感激,看着大家,眼眶有点红,真诚地说:“那就先谢谢大伙了!不过这次维修任务可不轻松,可能得辛苦大家一阵子。” 傻柱从厨房探出头来,大声喊道:“辛苦啥!等设备修好了,厂里效益好了,我这食堂也跟着沾光。今晚我加个菜,给大伙补补!”
在大家的帮助下,设备检修工作开始了。隔壁机械厂的老师傅和许大茂的表弟一到厂里,水都没顾上喝,就开始干活。老师傅围着设备,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仔细检查,一会儿蹲下看看设备底部,一会儿用手摸摸设备外壳,感受一下温度,一会儿又拿起工具轻轻敲敲,凭经验判断设备里面的情况。检查完后,他的眉头越皱越紧,最后无奈地摇了摇头,严肃地说:“你们这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损伤太严重了,光修修补补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得进行技术升级,不然以后还会经常出问题。”
李阳听了,眉头一下子皱成了个 “川” 字,面露难色地说:“升级设备得花不少钱啊,而且时间也不等人,新订单可拖不起。” 老师傅指了指旁边认真看着的年轻工人,语重心长地说:“让这些年轻人跟着我学,咱们一边维修一边培训,等他们学会了新技术,以后设备维护和升级就能自己干了。这既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还能给厂里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用这么发愁了。”
阎埠贵听说厂里现在的情况,心里就琢磨开了,决定去厂里看看。他背着手,在那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检修现场溜达,眼睛仔细地瞧着每一处。看完后,他走到李阳身边,抬手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认真地说:“我觉得老师傅说得对。咱跟厂里申请点培训经费,再买点基础维修设备,组建个自己的技术团队,这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
李阳点了点头,正低头想着阎埠贵这主意行不行,接下来咋弄。就在这时,一阵吵吵嚷嚷的声音从院子那边传过来,把他的思路打断了。他心里一紧,顺着声音看过去,只见贾张氏双手叉腰,脸涨得通红,跟要吃人似的,扯着嗓子喊:“一大爷,你瞅瞅你拉的这晾衣绳,都快搭我家窗户上了!棒梗想晒个被子,都没地儿,你说让我们咋整?”
易中海也不甘示弱,脖子一梗,眼睛瞪得老大,回嘴道:“这院子是大伙公用的,又不是你贾张氏家的,凭啥我说能晾就不能晾?我今儿就把衣服晾这儿了,你能咋着!”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让,气氛越来越紧张,感觉马上就要打起来。李阳一看,暗叫不好,怕矛盾闹大,赶紧跑过去劝架。他满脸堆笑,语气特别温和地说:“张大婶、一大爷,咱都是一个院子里的老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太不值当。我看啊,大伙一起坐下来,重新规划下晾衣区,人多力量大,总能想出个两边都满意的办法。”
天黑了,西合院的人都围坐在一起,木桌上摆满了傻柱做的好菜。暖烘烘的灯光照着大家,大伙一边吃得香,一边热火朝天地讨论晾衣区规划和设备升级的事儿。秦淮茹夹了一筷子菜,吃完后,拿着筷子指了指院子角落,肯定地说:“我觉得在院子角落搭个铁架子挺好。用结实的钢材做,又结实又不占地方,以后大伙晾衣服就方便了,不用再愁没地儿。” 许大茂一听,赶紧放下碗筷,身子往前凑,热情地说:“设备升级这事儿我熟!我认识不少人,能帮忙联系几家靠谱的设备供应商。到时候把他们的产品资料都弄来,好好比比价格和质量,给咱厂选个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保证不花冤枉钱。”
看着这热热闹闹的场景,李阳心里很不是滋味。设备维修和技术升级的难题,就像两座大山压在他心头,一点都没缓解。与此同时,院里邻里间平时积攒的小矛盾,也一个接一个冒出来,得赶紧解决。不过好在,身边有这么一群热心肠的邻居。他们在生活里总是乐意帮忙,就像冬天的暖阳,夏天的凉风。不管前面有多大的困难,只要想到有这些邻居一起,李阳就觉得,好像啥困难都能解决。
这时,月光洒在西合院,给院子披上了一层薄纱。院子里的灯火星星点点,透着温暖的光,就像大家在困难面前团结在一起的心,亮堂堂的,照亮了以后的路,让人有勇气面对未知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