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我愣了愣,伸手想要打他,可见他那半死不活的样子,却怎么也下不去手。
我知道,他在恼我之前两次不顾危险,所以这是在报复我?
我最终抱着他的腰,开始嚎啕大哭,哽咽着:“喂,你到底有没有事啊?”
“有事?我怎么会有事啊?我…怎么舍得让你心……”话音越来越微弱,我只觉得就像有一双手,狠狠地抓着我的心脏,窒息到极致,疼得不行。
我慢慢地抬起头,魔头不知道跑到哪去了,黑雾散去,在夜空上悬挂的弯月就像是男人弯起来的眉目,可这月光我却只觉得清冷,冷到几乎要将我的血液冻住,那月辉将男人本就白皙的脸蛋,照的更加惨白。
“你是要说舍不得我心疼吗?我不心疼,所以你千万不要有事啊,千万不要有事……”我喃喃自语。
等谢安赶过来的时候,我的四肢已经僵住了。
也许是戾气比较重的原因,这里的天比别的地方亮得比较晚。
头顶的乌鸦发出“嘎嘎”的叫声,叫的我心慌意乱。
“我的老天爷,你们怎么把自己弄成这个模样?”谢安叫道,他看看我又晕倒的蒋子文,将面上的嬉闹收了起来,神情变得凝重。
见到谢安,我的眼神变得明亮起来。我紧紧抓着谢安的裤脚,仰着头看他:“你帮我叫醒蒋子文,你看他睡着了还没醒,帮我叫醒他!”
谢安神情复杂地看了我一眼,随后蹲下身,手掌放在蒋子文的脸上,手心冒出一道柔和的白光,久久没有说话。
我心中虽然忐忑,但这个时候耐心却是出奇的好,并没有打扰谢安。
直到谢安收回手,我才长了长嘴,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我什么都没问,只是紧紧地盯着谢安。
谢安将蒋子文扶起来,这才道:“秦广王魂魄几乎离位,我们需要赶紧带他回去疗伤。”
“回去疗伤……魂魄离位……疗伤,好我这就去找车!”我的脑袋有些迟钝,重复了几遍这才抓住重点。
我连爬带滚的起来,转身就要去找车,可谁知道谢安却是一下抓住我,有些无奈道:“你找车干什么?有什么车是可以通往地府的?”
地府?
我倏然回头,道:“地府?不回家吗?”
“大姐,秦广王魂魄离位,根本就不能在人间呆着了,我们现在要赶紧给他送回地府。”
“好。”只要他没事,在人间和地府有什么区别呢?
谢安点点头,示意我过去扶着蒋子文。
我看着他手上结了一道复杂地印子,四周刮起了猛烈的大风,面前出现一道大门,谢安率先踏了进去。
我半扶着蒋子文,也跟着走了进去。
面前是一道幽长的隧道,谢安换上了一身广秀长袍,手上挂着的一根铁索,活像刚勾完魂回来的模样。
事实也是如此。
我们穿过隧道,就真正地来到了地府的地盘。
我因为担心蒋子文的伤势,一直半低着头,没有心情观察周围的环境。
“小黑大人刚勾魂回来啊?”有狗腿的小鬼见到谢安,赶紧巴巴地打着招呼。
可打完招呼,他忽低皱了皱鼻子,围着我转悠了几圈,突然道:“咦,小黑大人她身上怎么有着活人的味道啊?没死干净啊!”
活人的阳气,对这些小鬼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他双眼放光地看着我,搓了搓双手。
谢安手中的锁链刚要朝着小鬼抽上去,我却是直勾勾地盯着小鬼。
那小鬼似乎没想到我的胆子会这么大,从那张坑坑洼洼的脸上,我似乎看到了一丝惊讶。
可没等我说些什么,那一丝惊讶直接转换成惊恐,惨叫一声在原地消失不见。
我似乎察觉到什么,垂眼看去,果然蒋子文睁开眼睛正看着小鬼离开的方向,面无表情。
“蒋子文你醒了?”我开心的叫道,将小鬼的事情丢到了脑后。
“嗯。”他有气无力的点点头,我眼睛又是一酸,我和蒋子文认识了这么久,还从未见到他这般模样,可他受的两次伤,都是因为我。
一时间,我对那个大魔头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我发誓一定要亲手抓到那个大魔头,将他丢进油锅炸得两面金黄,将他扔到刀山,万箭穿心!
陆离匆匆赶来,看了我一眼却是叹了口气,什么都没说。
殿门在我眼前被关上,我静静地坐在台阶上,看着头顶上的夜空。
我心中想着的地府应该是阴森森的,没有人气,没有花朵。
可恰恰相反,在地府随处可见深紫色的蝴蝶花,遍地都是,上面像是有一层浅浅的荧光,特别漂亮。
特别是此时的夜空,那些星星比人间的更加明亮。
“地府的感觉怎么样?”范辰的声音从身边传来,我没有看他,而是点点头:“这的夜空好美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夜空。”
“时间久了,或许就不觉得美了。”范辰的表情罕见得有些失落。
我有些疑惑。
范辰苦笑道:“如若让你数百年,数万年困在一个地方,每天只有这片星空作伴,不见阳光,那样的生活你觉得还是人过的吗?”话音落下,他又自我否定道:“不过也是,我们本就不是人。”
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胀胀的,像是苦涩,像是心疼,又像是被人打了一拳后被细细亲吻。
范辰见我沉默不语,突然问道:“你眼中的秦广王是什么样的?”
是什么样的?
我想起那双如眼前夜空一样闪烁的黑眸,心中阵阵柔软。
“他啊,君子如玉不为过。笑起来眉目的弯弯,给人特别温暖的感觉,我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我可以遇见这么美好的一个人。”
“所以在你心中,秦广王是这种平易近人的大男孩对吗?”
我点点头。
“那你知道秦广王在传闻中是什么样子的吗?”
“我知道,凶残暴虐,铁面无情,鬼面獠牙,几乎是小儿夜啼的存在。可这就是传闻啊,以讹传讹,自古一向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