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2章 玄宗的希望!

就在武则天在神都洛阳运筹帷幄,准备借助诸天英才的力量,彻底巩固武周王朝统治的时候。

另一个时空的唐朝,却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曾经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英明君主,此刻却早己不复当年的雄才大略与励精图治。

他沉迷于杨贵妃的温柔乡,疏于朝政,信用奸佞,导致朝纲败坏,边疆不稳,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这场几乎颠覆大唐统治的滔天大祸。

此时的李隆基,刚刚经历了马嵬坡之变,在万般无奈与心如刀绞之下,被迫赐死了他一生挚爱的杨贵妃。

长安失陷,他仓皇西逃,狼狈不堪。朝堂之上,杨国忠虽死,但其党羽依旧在暗中作祟。

而河北的安禄山、史思明叛军,则如同燎原的野火,席卷中原,兵锋首指关中,大唐江山岌岌可危。

李隆基每日愁眉不展,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他看着手中那份份告急的军情奏报,看着朝堂之上那些互相攻讦、束手无策的文武百官,心中充满了悔恨、绝望与深深的无力感。

他知道,若再不想办法扭转乾坤,他不仅会成为亡国之君,更会成为李唐王朝的千古罪人!

就在李隆基心灰意冷,几乎要放弃抵抗,准备向太子李亨移交权力,自己退居太上皇,了此残生之际。

他脑海中那沉寂己久的“聊天群”,突然弹出了一条令他精神一振的消息!

【群主-大秦-赢子辛:鉴于近日群内业务繁忙,为方便诸位陛下,特开通“人才自由交易/租赁市场”功能。诸位陛下可自行发布人才需求或供应信息,价格与条件自行商议。群主提供平台担保,并可代为进行“合理身份”生成服务(需支付额外费用)。】

“什么?!可以……可以自由交易人?文臣武将,应有尽有?!”

李隆基看着这条消息,浑浊的老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精光,他激动得浑身颤抖,几乎要从那简陋的行宫御座上跳起来!

这……这简首是久旱逢甘霖,雪中送炭啊!

是他李隆基,是大唐王朝最后的救命稻草!

他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不就是能够力挽狂澜的忠臣良将吗?

不就是能够稳定朝纲,重振军威的栋梁之才吗?

他手下那些所谓的节度使,大多拥兵自重,心怀鬼胎。

朝中的文臣,要么是些阿谀奉承的无能之辈,要么就是些只知空谈的腐儒,关键时刻,一个都指望不上!

而现在,聊天群竟然告诉他,可以从其他朝代“交易”或“租赁”文臣武将!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经过历史检验的顶级人才!

“天不亡我大唐!天不亡我李隆基啊!”

李隆基激动得老泪纵横,心中的绝望与颓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希望与求生的欲望。

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皇帝的体面,立刻手忙脚乱地打开聊天群。

开始疯狂地浏览那些由其他皇帝发布的“人才供应”信息,同时也在群内发出了自己十万火急的“人才需求”。

【大唐玄宗-李隆基:十万火急!十万火急!朕乃大唐玄宗李隆基!因……因奸臣作乱,叛军西起,国事糜烂,急需忠勇良将,匡扶社稷!】

【大唐玄宗-李隆基:亦需治世能臣,稳定朝纲!价钱好商量!黄金、美女、土地、爵位,只要能助朕平定叛乱,中兴大唐,一切都好说!求各位先祖、陛下伸出援手,救大唐于水火!朕感激不尽,必当厚报!】

李隆基这条充满悲情与恳切的求救信息一发出,立刻在群内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毕竟,这位“风流天子”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不算太好,尤其是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更是被不少后世帝王引以为戒。

但此刻,他那副落魄求援的姿态,倒也让一些心地相对“善良”或者说“唯利是图”的皇帝动了心思。

【明太祖-朱元璋:哼!李隆基你个败家玩意儿!好好的开元盛世,让你给折腾成这样!真是气死咱了!】

【明太祖-朱元璋:不过……看在你还算识相,知道求援的份上,咱手底下倒是有几个闲置的将军,可以考虑“租”给你用用。不过,价钱可不能少!咱大明将士的命,金贵着呢!】

【汉高祖-刘邦:哎呀呀,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唐明皇嘛!怎么混得这么惨?连杨贵妃都保不住了?】

【汉高祖-刘邦:啧啧啧……也罢,谁让咱老刘家心善呢。咱手底下樊哙、周勃的后人里,倒也有几个不成器的,打仗的本事马马虎虎,租给你凑合着用用,也算是日行一善了。黄金结算,概不赊账啊!】

【宋太祖-赵匡胤:阿弥陀佛,玄宗陛下莫急。贫僧……咳咳,朕这里倒是有几位精通练兵、擅长安抚地方的文臣,或可助陛下一臂之力。】

【宋太祖-赵匡胤:至于报酬嘛……朕对贵妃娘娘生前收藏的那些乐谱舞谱颇感兴趣,不知可否……嘿嘿。】

李隆基看着群里这些或调侃、或敲竹杠、或趁火打劫的皇帝们,心中虽然有些憋屈,但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只要能弄来真正有本事的人才,帮他渡过眼前的难关,付出一些代价又算得了什么?

他强忍着心中的不快,开始耐着性子,与那些有“供货”意向的皇帝们讨价还价,商议交易细节。

最终,在付出了相当一部分内帑金银,并许下了一系列未来承诺之后,李隆基成功地从几位不同朝代的皇帝手中。

“交易”或“租赁”到了一批他急需的文臣武将。

其中包括了明初一位以治军严明、擅长平叛著称的宿将。

汉初一位精通权谋、善于稳定朝局的智囊型文臣。

甚至还有宋初一位理财能力出众,能够迅速恢复地方经济的能吏。

当这些来自不同时空,带着各自时代鲜明印记的英才,通过聊天群那神鬼莫测的力量,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李隆基面前。

并向他宣誓效忠时,李隆基激动得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大唐中兴的曙光。

他立刻授予这些“天降神兵”重任,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平定叛乱、稳定朝纲的艰巨任务之中。

果不其然,这些经过历史沉淀和检验的顶级人才,其能力远非李隆基手下那些庸碌之辈可比。

那位明初宿将,迅速整顿了溃散的禁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平叛方略,并亲自率军出征。

很快便在局部战场上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唐军的士气。

那位汉初智囊,则在朝堂之上纵横捭阖,以雷霆手段清除了杨国忠的残余势力。

安抚了惶恐不安的百官,并提出了一系列稳定人心的政策,使得混乱的关中局势,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而那位宋初能吏,则被派往了受战火波及较轻的巴蜀地区,负责恢复生产,筹集粮饷,为前线的平叛大军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在这些“外来英才”的强力辅佐下,原本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竟然奇迹般地稳住了阵脚,并开始逐渐显现出复苏的迹象。

李隆基看着眼前这焕然一新的局面,心中对那神秘的“聊天群”,以及那位神通广大的群主赢子辛,充满了无尽的感激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