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内依旧是讲述的国内外新闻。
大家伙对于这类新闻的关注度都不算高。
听了没多久,便开始有游客继续走动起来。
时间才过去十分钟,街上便又恢复了先前的嘈杂。
反观他们四个省份的负责人,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而这嘈杂声很快就在一阵清晰的播报声音下戛然而止。
“有关《凉州词》等一系列诗词分析研讨会。”
听到诗词两个字。
街上这么多人,就像是条件反射一般,立刻回过头去看向了身后的大屏幕。
而此刻的大屏幕上,画面场景已经转换成为了一间会议室。
会议室看着十分宽大,正对着镜头的那面,拉着一块横幅,横幅上面则是写着:有关《凉州词》等一系列诗词分析研讨会。
会议桌的两旁更是坐满了各类专家学者。
一般来说。
出现在晚间新闻当中的大多都是讨论的国家民生大事。
鲜少会关注到这类分析研讨会。
而像今天这样直接将场景播报出来的。
更是有史以来头一次!
或许是因为这次事件比较特殊。
人群又一次按下了停止键。
不少人都开始驻足在街上,抬起头看向远处挂着的大屏幕。
他们都很好奇,这一系列诗词究竟是什么事。
至于研讨会当中说到了《凉州词》。
在场这么多人更是闻所未闻!
可既然这首《凉州词》能够拿上新闻频道,而且还是官方新闻频道进行播报。
想必十分不错了?
难得不是讲国内外新闻事件。
这么多观众都开始抱起了极大兴趣。
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在网上呼朋唤友一同观看。
毕竟最近国内掀起了一阵诗篇热度。
大家对于诗词的敏感度更是极高。
在这种时候又专门召开了一场专家研讨会。
虽然不是针对他们最近知晓的《离骚》等这些文章。
可好歹也能看看乐子不是吗?
而此刻屏幕内也传来了主持人的声音。
“今天下午,华国文史馆及古诗文协会等多部门共同牵头举办了一场有关《凉州词》系列诗词的分析研讨会。”
“会议地点在京都大会堂,本次会上,主要就来自一位青年作者的诗词进行深入学习及分析研究。”
主持人那字正腔圆的声音很快就落到了众人耳朵里。
这会儿屏幕前的观众们全都傻了。
有那么一瞬间,他们甚至都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问题了。
“我没听错吧?刚刚是不是说有位青年作者的诗词被拿出来深入学习了?”
“我一个字一个字看的,这个青年作者的诗词好像很牛逼啊!”
“关键是这青年作者的诗词居然被这么多专家学者学习研究?!”
“这个世界怕不是魔幻了吧!”
“没想到我的二十岁还在摸爬滚打,有人的二十岁就已经拿着诗词上了晚间新闻。”
“只有我觉得,这个青年作者很有可能是这一次几大省份寻访的神秘作者吗?”
“不可能吧,感觉能够写出《赤壁赋》的人,怎么也该是位中年人士。”
“我也觉得,而且《岳阳楼记》实在是写得太深刻了,青年作者怎么能写出这种韵味?”
“……”
提出猜想的那人刚刚开口就被其他人反驳了,这下子只能灰溜溜的闭嘴。
他就一张嘴,说不过这么多人。
可是他打心眼里觉得这个青年作者,说不定真的就是写出《离骚》等诗篇的神秘作者!
而且他有证据!
因为刚刚镜头一晃而过。
他亲眼看到了桌上摆放的几幅手稿。
那手稿上面的字体。
与《离骚》手稿上面的字体几乎一模一样!
但是这一个细节他肯定不会说出去的。
万一又被人追着骂怎么办?
所以还是等着最后官方消息比较好。
即使这样,这人心中难免还是生起了几分期待。
那可是青年作者啊!
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能够写出如此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著作!
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怕这都不为过吧?
观众们这边兴致勃勃的等待着青年作者的身份。
虽然他们现在等不到神秘作者身份。
好歹也能看看青年作者吧?
总有一头给他们解解馋!
此刻坐在烧烤摊上的四省负责人们也都面面相觑起来。
他们心里都能够确定。
这个青年作者就是陆风。
但是他们没想到,对于陆风所做的那些诗作,官方居然还专门成立了研讨组,并且举办了一场声势极大的研讨会。
而且还专门挑在新闻频道上面转播了出来!
要知道会议室内作者的那群老学究们。
哪个不是有两把刷子的人?
在他们心中更是有着极高地位。
平日里他们想请这些老学究给自家省份打打宣传,那都不一定能够找到人!
可今天这群老学者居然齐齐出现在了研讨会上。
而且一起深入学习陆风的诗?
这个世界怕不是魔幻了吧?
太可怕了!
湘省负责人心脏更是扑通扑通的跳。
看来陆风在文学圈子里面的地位,比他们想象当中的还要高!
而且若是能够彻底抱上陆风这条大腿的话,以后他们湘省还会缺客流量吗?
那当然不缺啊!
一想到这里。
湘省负责人看向大屏幕的目光,就忍不住变得热切了起来。
不仅仅是湘省负责人一个人这般想。
鄂省负责人也迅速打起了精神。
他手里掌握的信息其实比另外三个人还要多一些。
因为跟另外三人求着请陆风做诗句文章不同。
他手里的《赤壁赋》是上面专门派人送来给他的。
因为占据了地势优势。
这一首千古名篇才能够落到他的手里,成为了他们本省文旅部的主打诗篇。
但是在《离骚》出来之后。
鄂省负责人那叫一个心痛啊!
当时上面送下来的文章其实是两篇。
一篇《赤壁赋》,一天《离骚》。
可只能二选其一。
所以负责人直接就挑选了《赤壁赋》。
毕竟赤壁才是他们的景点,也更加利于宣传。
甚至负责人一度有些不理解,上面为什么会将《离骚》送到他的面前来。
《离骚》当中并没有描写相应的景点。
甚至可以说跟他们省内任何一处地区都没有关联。
这样一篇文章送过来,负责人也需要考虑后续的宣传问题。
只是他没想到。
《离骚》引起的轰动实在是太大了!
在他们四人中,鄂省负责人应该是第一个看过《离骚》手稿的。
现在也是最后悔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