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25章 查她的死因

“见过陛下。”

秦绍辞先进的门,被太监领进来后恭敬给姜濯淮行礼。

姜濯淮连忙起来走到他面前,伸手虚扶他一把道,“这里没有外人,只有咱们叔侄,就不必多礼了。”

秦绍辞并非那种固执之人。

见姜濯淮这般,顺着姜濯淮也就起来了。

姜濯淮完全没把秦绍辞当成外人,轻拍下他肩膀,道,“许久未见,绍辞都长大了。”

说完,眼眶不自觉了。

也不等秦绍辞跟他寒暄,他就紧接着道,“是伯父对不起你,害你受苦了。”

他说的是当初秦绍辞为了给姜绾抵债而去冯家的事儿。

秦绍辞道,“若非当年陛下冒死救下绍辞,现在怕是绍辞的坟头草都要两尺高了!”

“陛下对绍辞大恩,绍辞终生难忘。”

最后这句话就有点官方了。

姜濯淮原本还想再说点啥的,却被他这句官方的话整得瞬间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好在这时,门口再次传来太监声音。

“陛下,秦大人来了。”

姜濯淮赶紧让秦叔进来。

秦叔在秦绍辞参加殿试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了。

当时退朝后他就去找过秦绍辞。

秦绍辞跟他相认了。

可秦绍辞拒绝跟他回家,至于是为什么?秦绍辞当时给他说的是还有事儿没办完。

自此,秦叔就再也没见过秦绍辞。

今日传信的小太监跟他说秦绍辞也在宫里,他这心里不自觉就想起了秦绍辞殿试那天的场景。

心里说不出的五味杂陈。

但他还是来了。

当父母的,哪有不想念儿子的啊。

秦叔的心里一直都是记挂着这个儿子的。

见到秦绍辞,秦叔起初并没什么反应,就是正常的看了他眼后,对姜濯淮见礼。

“微臣见过陛下。”

姜濯淮自然是连忙伸手扶他一把,道,“秦爱卿快快免礼。”

之后看向秦绍辞。

他这意思其实就是让秦绍辞主动跟秦叔打个招呼,毕竟秦叔都已经过来见他了…

他这做儿子的,理应先开口了吧。

秦绍辞的确先开口了。

不过是在接受到姜濯淮的眼神之后才开口的。

“父亲。”

秦叔倒没怪他是这个时候开口,正常来说,也的确应该是皇帝发话了他们才能交流。

只是,场面有点尴尬。

两父子也不知是当着他的面的原因还是其他,竟有点无话可说的模样儿。

姜濯淮早就听秦叔说起秦绍辞不想回去的事儿了,所以今日让他们过来就是为了缓和下两人的关系。

刚好现在也快要到晚饭时候了,姜濯淮便吆喝太监说,“传膳。”

太监连忙去传膳。

几人去吃饭。

姜濯淮先坐下,其他两人也都跟着坐下!

父子两人不说,姜濯淮就先说道。

说的话无非也就是他能坐上皇帝位置多亏了秦叔帮忙,现在他们总算稳定了,只是…

说着,看向秦绍辞。

江山虽然稳固了,他们的生活现在也稳定了,可是人都不在。

姜濯淮说,什么都比不过家人。

这是在给秦绍辞过话呢,秦绍辞当然是能听明白的,可他依旧没说话,好像是没听懂的样儿。

秦叔见姜濯淮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可秦绍辞依旧如此,心头莫名有点恼火。

但这里是皇宫,他不能爆发。

只能强忍着性子,先放下筷子,沉默片刻,看向秦绍辞,问,“我知道你有不能说的理由…”

“可我是你父亲。”

“我也知道先前是我对不起你,我没能照顾好你,可作为父亲,我希望你有什么话可以告诉我,父亲会尽量帮你一起解决!”

本来,秦叔想的是有点硬气的,却说着说着…

不自觉就软了下来。

秦绍辞正在扒饭的手一顿,哽咽片刻后,又继续扒饭。

不过这次他没再继续沉默,说了句话,“我想查清楚她的死因!”

这里的“她”说的是他之前的那个未婚妻。

秦绍辞和姜濯淮都知道。

两人不自觉就沉默了下来。

好长一会儿,大家伙都是沉默的。

直到快要吃完饭的时候,姜濯淮突然说句,“如果有什么需要伯父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秦绍辞没立即回答。

过了会儿后,站起身来恭敬给姜濯淮行礼,说道,“伯父,我听说南方近日常有土匪出没,我想去剿匪!”

姜濯淮和秦叔都是一愣。

秦叔当即就有点急了,“不行!”

秦绍辞是文官,从小到大他喜欢的是读书,秦叔曾经有好多次想教他武功他都不学。

也正是因为没有武功,当初他才没能保护好那个未婚妻。

在他那个未婚妻死后,秦绍辞也学过武功。

却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天赋,且又是半道的时候才开始学的,功夫底子都没有,很难。

或者说,这个时候的他也就只能学点皮毛。

说是自己防身还行,但如果是去剿匪,跟人家那些有功夫傍身的山匪比可真是差远了。

跟送死基本也没啥区别了。

秦叔不同意。

姜濯淮并没立即拒绝,而是先问他为什么要去剿匪?

秦绍辞应该是早就想好了说辞,说这样一来,第一可以拿功,日后他在朝臣们中是有实力的,第二他也想去调查些事儿。

再者,他想去的地方正是桃花镇,姜绾和纪南淮他们都在。

如果他有什么问题,纪南淮也可以帮他。

还有姜绾那边,他听说最近姜绾他们在制纸,还有铅笔。

他想去看看。

并且,他说出了姜绾还没有来得及说的一件事儿。

就是让学子们免费读书。

他知道这个政策想颁布下去会比让女子参加科举,让士兵家属每月领赔偿金都还难…

可他想试试。

姜濯淮说,这的确是个好政策,可秦绍辞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政策实施了…

那那些书院就没法收学费,如此,谁还会开设书院?

这不是等于支持私塾的开设吗。

秦绍辞说,“国家补贴。”

如果可以让所有学子都免费读书,那学子的学费这一部分就必须也只能国家出。

不过对等的,所有书院也都要归国家管。

换句话来说…

就是那些书院虽然还都有院长,但不再是个人的产业,而是国家的产业。

书院的去留归与国家管。

当然,这个也不是强制性的,愿意实行免费制度的书院可以领到补贴的同时还有国家做靠山,但如果不愿意免费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