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贾宝玉蹦蹦跳跳地走进来。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一双眼睛灵动有神。瞧见林黛玉,整个人瞬间定住,眼中满是惊艳。
林黛玉也好奇打量着贾宝玉,见他眉如墨画,目若秋波,心中不禁暗自思忖:“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贾宝玉回过神,快步走到林黛玉面前,急切问道:“这位妹妹,我怎么从未见过?”贾母慈爱笑着介绍:“这是你林妹妹,从扬州来的。”贾宝玉咧嘴笑道:“我就说看着眼熟,原来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众人听了,被他的憨态逗得哈哈大笑。
林黛玉脸颊微微泛红,轻啐一声:“你这人,就会拿这些话打趣人。”
贾敏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自得,似在说自家孩子就是这般惹人喜爱。
贾宝玉兴致勃勃,拉着林黛玉的手说道:“林妹妹,你平素爱读什么诗?我近来痴迷于《古今人物通考》,里头诸多典故,用于作诗实在妙极,我还依着那些典故作了几首诗,等下定要与你好好品品。”
林黛玉轻笑道:“你倒会寻些偏门的书来读,不过作诗一道,讲究的是真情实感,典故用得巧是锦上添花,若是一味堆砌,反倒失了诗的韵味。”贾宝玉不服气,连忙说道:“我作诗可没乱堆砌,妹妹看了我的诗,定能知晓其中妙处,说不定还得夸我几句呢。”
这时,薛姨妈带着薛宝钗姗姗来迟。薛姨妈一进荣庆堂,便满脸堆笑,那笑容仿佛能甜到人的心里,声音甜腻地说道:“哎哟,贾敏妹妹,可算把你盼回来了!这一路舟车劳顿,可辛苦了。”
贾敏微微抬了抬下巴,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恰到好处的微笑,不紧不慢地说道:“不过是些寻常路途,也没什么辛苦的。倒是让姐姐挂念,实在过意不去。”
薛宝钗跟在母亲身后,莲步轻移,微微欠身行礼,仪态端庄得挑不出一丝毛病。贾敏目光落在薛宝钗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说道:“这想必就是宝钗姑娘了,果真是生得标致,又如此知礼守节,薛家教导有方啊。”
薛姨妈忙谦逊道:“妹妹过奖了,宝钗不过是个拙笨丫头,哪及得上贾府诸位姐妹的半分。”
薛宝钗微微低头,轻声说道:“姨母谬赞,宝钗惶恐。”而后,她瞧向一旁,只见贾宝玉正拉着林黛玉,兴致勃勃地讲着府里的趣事,眉飞色舞的模样惹得林黛玉不时掩嘴轻笑。薛宝钗眼中闪过一丝羡慕,转瞬便扬起温婉的笑容,转身面向李纨,脆生生地说道:“大嫂子,我前儿得了一本好书,里头的诗词可精妙了,正想和你讨教讨教。” 言语间尽显活泼与好学,那股子热忱劲儿,瞬间拉近了与李纨的距离 。
就在众人交谈之际,李纨正与薛宝钗轻声交谈,不经意间抬眸,正好对上贾琏投来的目光。刹那间,她心里“咯噔”一下,慌乱中又带着几分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窃喜。她微微侧过身,想要避开这炽热的目光,可又忍不住在裙摆的遮掩下,悄悄抬眼,再次看向贾琏。手中不自觉地摆弄着衣角,神色间带着一丝慌乱,却又隐隐有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羞涩。
此时,尤氏带着秦可卿也前来拜访。尤氏一踏入堂内,便笑着说道:“姑母回来了,可真是贾府的大喜事。”贾敏起身,身姿优雅,微微点头示意,说道:“是啊,许久没回这荣国府,倒也有些想念。” 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自信,仿佛她才是这贾府中最具话语权的人。
贾敏目光落在秦可卿身上,夸赞道:“这想必就是蓉哥儿媳妇了,生得这般娇艳动人,真是蓉哥儿的福气。”秦可卿微微屈膝行礼,声音轻柔:“姑母过奖了,可卿惶恐。”她抬起头时,目光与贾琏交汇,两人眼神中似有若无地传递着别样情愫,暗暗眉目传情。贾琏只觉秦可卿今日愈发娇艳动人,心中不禁泛起涟漪;而秦可卿见贾琏英俊潇洒,眼神中也多了几分羞涩与期许。尤氏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虽有些不悦,但依旧维持着和善的笑容,巧妙地岔开话题,与众人聊起了府中的琐事。
贾赦、贾政也随后赶来。贾赦一脸威严,向贾敏微微点头:“敏儿,回来了。”贾政则上前几步,关切地说道:“妹妹一路可好?”
贾敏轻轻摆了摆手,说道:“大哥、二哥放心,一路顺遂。倒是听闻家中事务繁杂,二位兄长辛苦了。”
众人交谈一番后,鸳鸯快步走进来,在贾母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贾母微微点头,对众人说道:“今日大家难得相聚,摆宴吧,好好热闹热闹。”众人纷纷应和。
宴会上,珍馐美馔摆满了一桌。众人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贾敏与贾母、兄长们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时而欢笑,时而感慨。“还记得小时候,敏儿最爱跟在你二哥身后,你二哥也总是护着你。”贾母眼中满是回忆的温情。
贾敏脸上露出一抹略带骄傲的笑容,说道:“那时年少,只觉得二哥的庇护是理所当然,如今想来,倒也有趣。” 话语间,不仅缅怀过去,更隐隐展现出她对自己过往备受宠爱的自豪。
贾宝玉拉着林黛玉,不停地说着话,一会儿给她介绍贾府里好玩的地方,一会儿又讲着自己平日里的趣事。“林妹妹,园子里的那片桃花林可美了,等过些日子花开了,我带你去看。”林黛玉笑着点头:“好啊,只是别又像今日这般,尽说些胡话。”
王熙凤在一旁忙碌着,指挥着丫鬟们上菜、添酒,时不时还插科打诨,逗得众人哈哈大笑。“大家快尝尝这道菜,可是我特意吩咐厨房做的,保准合大家的口味。”她一边说着,一边给众人夹菜,眼神却敏锐地留意着每个人的反应,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贾琏趁着众人不注意,又偷偷看了李纨几眼。李纨佯装低头吃菜,实则用眼角余光瞥见了贾琏的目光,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般怦怦首跳。她暗暗责怪自己竟对这种目光有所期待,面上却故作镇定,可微微泛红的耳尖还是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尤氏与秦可卿坐在一起,轻声交谈着,偶尔抬起头,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似在观察着什么。尤氏看似不经意地凑近秦可卿,低声提醒道:“在这府里,万事还是要小心谨慎些。”秦可卿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王夫人看着众人齐聚一堂,欢声笑语不断,嘴角虽噙着笑意,眼底却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她款步走向贾敏,笑容和煦,说道:“敏妹妹,你可算回来了,今日这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可真是难得。”
贾敏嘴角上扬,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微微颔首回应:“确实许久没和家里人聚在一处了,今日回来,心里头满是欢喜。这些年听闻府里事务繁多,二嫂操持着上下,着实辛苦。”
贾敏轻轻抿了一口茶,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王夫人,忽然提高了些音量,对着不远处的赵姨娘说道:“哟,这不是赵姨娘嘛,快过来让我瞧瞧。”赵姨娘受宠若惊,忙不迭地凑上前。贾敏拉着她的手,笑着说:“我在扬州就听说环儿这孩子聪慧,读书识字一点就通,将来定有大出息,姨娘教导得好啊。”
王夫人一听,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手中的帕子不自觉地攥紧。她最忌讳旁人夸赞贾环,毕竟贾环是庶出,而自己一心只想宝玉出人头地。此刻贾敏这番话,在她听来,无疑是故意挑衅。
贾敏却像没看见王夫人的脸色,继续说道:“咱们贾家的子孙,不论嫡庶,都是有出息的。环儿日后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和我说。” 赵姨娘满脸堆笑,忙道谢:“那就先谢过姑奶奶了,环儿能得您夸赞,那是他的福气。”
王夫人实在忍不住,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敏妹妹过奖了,那孩子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偶尔得点小成绩。”
贾敏轻轻放下茶杯,坐首身子,不紧不慢地说道:“二嫂这话可不对,环儿和宝玉都是贾家的骨血,各有各的好。读书一事,本就不该分个三六九等,用心培养,将来都能撑起贾家的门面。” 语气笃定,不容置疑,仿佛在向王夫人宣告自己的立场。
此时,一首默默听着的贾政开口道:“妹妹所言极是,孩子们都该好好教导。”王夫人听了,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却又不好反驳,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贾珍和贾蓉也来向贾敏请安。贾珍满脸堆笑:“姑母,一路辛苦了。”贾蓉跟在父亲身后,恭敬地行礼:“姑祖母安好。”贾敏看着这父子俩,说道:“珍哥儿、蓉哥儿,都出息了。只是这宁国府,也得好好打理,莫要出了岔子。”
贾珍连忙应道:“姑母放心,侄儿省得。” 而后,贾珍与贾琏低声交流了几句生意上的事情,神色间透露出些许忧虑,原来宁国府最近在生意上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发愁如何解决。
荣庆堂内热闹非凡,贾母看着满堂子孙,脸上笑开了花,只觉贾府福泽深厚,这般团圆场景定能岁岁常有。 而贾敏、王夫人、贾琏等人,各怀心思,在这热闹背后,各自盘算着心事,为这看似平静的贾府,添上一抹神秘复杂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