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4章 窖藏

跟刘海中和阎埠贵他们家不同,何雨柱的屋子是私房,也不知道私房修缮是不是需要街道办审批,等这边看完现场去问问就知道了。

走进屋里,跟刘师傅和王林生他们在现场,拿着他画的草图解说装修想法,刘师傅的孙子自顾在那儿拿尺丈量屋子的各个尺寸。

刘师傅和王林生一起算了算,整个装修,费用大头还是家具和木料,难度就是地窖拱顶的混凝土浇筑。

至于刘师傅他们认为麻烦的地窖挖掘工程,对何雨柱来说却不是难事儿,注射了三阶基因强化剂之后,他的神念能探入地下五米。

他可以利用神念收取直径五米,厚度三到五米的泥土,他要挖个地窖只需要一夜就足够了。

至于需要的材料,何雨柱是托刘师傅他们去购买的,木材、水泥这些都好办,只有钢筋比较难买。

不过这个年代的工匠思路开阔,能够因陋就简解决问题,由于缺乏钢材,因此华夏工匠开发了竹筋混凝土,也就是用柱子代替钢筋做成的混凝土。

古语有云,一篾当九均,古代三十斤为一均,也就是一根竹篾能拉住二百七十斤。

由此可见,竹子是抗拉强度很高的植物纤维,其抗拉性能不比钢筋弱,用竹筋替代钢筋浇灌混凝土,抗压性能和抗弯曲性能完全能满足建筑要求。

钢筋不好买,刘师傅他们就打算用竹筋混凝土加固地下室。

跟刘师傅他们谈好了修缮方案和预算,何雨柱又多加了一点钱,原本该包中午一餐,可何雨柱没办法解决,只能多加点钱让他们自已解决。

约好了第二天开工,送走刘师傅他们,何雨柱将家里的东西全部收进了随身空间,就去了街道办。

也不知道这私房修缮归谁管,带着《土地房屋所有证》,他在街道办的一溜牌子中找到了房屋修缮委员会。

建国后社会稳定,这两年修缮房屋的不少,何雨柱就在那儿当场写了份申请报告,马上就拿到了批复。

转头先去了刘师傅家,把放我修缮的批复交给他,让他们明天开工时给院子里的管事大爷看看。

何雨柱这才去萃华楼上班。

晚上从师父家接了雨水回卤菜店,他们兄妹要在这边住半个月到二十天。

能住在卤菜店,雨水这丫头更高兴,这里有满满一个书架的连环画和吃不完的糖果零食卤菜。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何雨柱就开始在收集一些白酒,尤其像这个年代的董酒、泸州大曲酒、五粮液和赖茅之类的后世不复存在的酒。

后世的八大名酒大多是公私合营时期整合了数家古传酿酒作坊联合组建而成,口味还是有些变化的。

现在还能找到一些建国前的老酒,并且这个时期购买那些酒还不用酒票。

马上就有窖藏白酒的地窖,自然要大量收购那些名酒,尤其是三茅、五粮液和泸州大曲酒、董酒等。

另外他还准备收购一些珍贵的木料,主要是黄花梨、金丝楠木之类的。

收集这些名贵木材和黄花梨紫檀木的老家具倒不是很着急,不过名贵木料却是用一块少一块的,这只能是随缘的,碰到有就收。

何雨柱定做了几个大木箱,能固定在自行车后架上的,每天上午下午的闲暇时间,他就骑着自行车在王府井溜达。

在那些卖酒的、卖茶的、卖海鲜干货的店铺,就进去采购一批,借着大木箱的遮掩,收进随身空间。

至于废品收购站,现在就没什么逛的,还没到特殊时期,人们不会把什么东西都一股脑的当废品卖。

这个年代的华夏人,节俭是刻在骨子里的,如果是用不上的东西,但凡有一点点值钱都会卖给委托商店。

等到四合院的屋子修缮完成,何雨柱已经收了一百多瓶三茅、五粮液、董酒、泸州等建国前的老酒,大多数都是高价收的。

好在现在的茅台才四万元一瓶,陈年老茅台也只要六到八万元一瓶。

他还弄到了两个民国时期五十斤装的大坛汾酒和一坛六十斤装赖茅。

这年头瓶装酒的密封性并不好,何雨柱就自已再处理一遍。

也就是用蜡融开抹在整个酒瓶上,再用石灰和黄泥调和的泥浆糊起来,淋上几遍小米清汤,准备阴干后再封存到地窖里。

这个时期的茶叶也比较好买,不像后来好茶都用于出口换汇,只要舍得花钱,各种名贵茶叶还是能买到的。

在刘师傅的孙子找到何雨柱传信,说他在四合院的三间屋子都修缮好了,他就带着雨水回到了四合院。

进到中院一看,他那三间屋子就是窗户全部换成了玻璃的,门上安装了暗锁,从外面看去跟以前差不多,就是新漆门窗的颜色跟别人家有些差别。

可走进屋里就完全不同了,表面看上去只是焕然一新,实际上却处处都充斥着低调的奢华。

花梨木的天花板上贴着淡黄色的裱糊纸,堂屋和书房的墙面贴着米黄色的裱糊纸,正房卧室的墙面是浅绿色的,东厢房雨水的卧室墙面是浅粉色。

厅堂和厨房地面铺着方砖,两间卧室和书房则是铺着木地板。

正房堂屋的鸡翅木家具摆设简朴大方,书房和两间卧室的黄花梨家具则显得典雅华贵

两间卧室的床垫都是异世张伟的藏品,在那个位面价值几十万。

床上的床单被套都是纯色棉布,乍一看很简朴,可仔细看就知道那是真正的细棉布,要检测才能发现是160支顶级长绒棉布,跟普通棉布是天差地别。

从书房下去的地窖有二百来平方米,地窖的拱顶距地面有六米多,地窖分为四间,其中酒窖最大,有八十平方米。

另外三间都是四十平方米一间,包括一间存放普洱、白茶、黑茶等老茶,一间存放随身空间里的雪茄,还有一间是存放文玩古董和古籍字画。

看过之后,何雨柱十分满意,就连一直不敢单独睡觉的雨水,见到她东厢房的卧室都吵着要自已睡。

将尾款结清后,送走了刘师傅他们,带着雨水走进堂屋,这时在院子里聊闲篇儿的大妈大婶也都跑过来看他家修缮后的房子。

好在刚出去时,他把书房和卧室都锁上了,那些大妈大婶们只能看到堂屋的情况。

就这也让她们啧啧称奇,一个劲儿的感慨何雨柱是挣到钱了,把房子修得这么漂亮。

把那些大妈大婶送出门后,何雨柱走进书房,来到靠墙的书柜前,将书柜右侧地面上的两块地板揭起来,露出下面的两根导轨。

这个书柜是上架下柜的样式,上面的书架厚度为四十公分,下面的书柜厚度为六十五公分。

从左边将书柜平推过去,再揭开下面的一块地板,露出了一个宽六十公分向下的阶梯。

从台阶下到地窖,何雨柱先来到那个大酒窖,将随身空间里的那些最近买来的各种名酒放入酒窖。

至于随身空间里的那些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葡萄酒之类的,不管是何雨柱还是异世张伟都不懂怎么储藏,因此暂时还是放在随身空间里。

他又到另两间地窖里,将茶叶和雪茄分别放在架子上。

那些架子还是何雨柱在圆明园地库里找到的,是放置餐具的架子,何雨柱清理出来了几个摆在地窖里。

至于那些皇室餐具,他实在找不到那么大的地方存放,就只能先放在随身空间里。